2017年10月27-29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举办了"全国高校外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之"学术论文撰写与期刊投稿" 学习工坊。我校基础部季建芬教授和崇宁老师参加了此次研修班,认真听取了王和平、李建波、毛浩然、谢天振四位学术大师的讲座,同时也有幸与张逸岗教授交流。西外姜亚军副校长做了热情洋溢的开班致词。全程师生互动深刻,会后反响强烈。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外语跨学科研究和论文发表。四位教授兼主编视野开阔,方向准确。他们不辞辛苦、全面系统地为大家传授研究和发表的思路和方法,在座教师无不感到受益匪浅,信心加倍。
外语教学王和平教授的主题是:外语研究的必然趋势和期刊论文的撰写发表。王教授首先涉及人文学科和人文科学的定义以及学术和行政话语的区别。为提高学术增长点,他建议我们在语言、教学、翻译和文学等学科和其他多种科学之间进行跨界研究。其中,他列举了生态语言学、云翻译、本土化与全球化、一带一路等研究方向。最后,王教授主谈出版规范。教师们分别从写作态度、期刊类别、研究板块、论文构成、编辑批改和学术价值等方面发现了自问题,明确了方向。
外语研究李建波教授从"外语研究选题的应用取向"角度以战略高度鼓励大家另辟蹊径。首先,李教授的"外语应用价值"、 "语言地貌"和"知彼意识"等重要理念让教师们了解外语研究的国际局势与中国国情。其次,《文学批评史》、《莎翁与情报》和语言的艺术性等特例都深刻的启发教师们从人性角度去考虑跨界研究的意义。最后,李教授以诺奖获得者石黑一雄为例,引导大家重审研究战略。
毛浩然教授妙趣横生以身示范,剖析"如何做科研"。首先,毛教授告诫大家要冷静选择、阅读经典、放下偏见、刻苦思辨。然后,他慷慨传授独门秘籍,指导大家如何缩短研究周期,实现重大突破生活中处处是科研。比如,"八周跨界"、"六问诊断"、"规律系列"、"选择放弃"、"眼界视野"等都让大家信心倍增。最后,毛教授以自己的10年学术奋斗史打动所有观众。他认为大家只有痛下决心、见贤思齐、组建团队、优化思维、高效管理、勤能补拙,不畏艰险才能取得成功。
谢天振教授以研究创新为前提,将论文发表和译介学与翻译研究新领域紧密结合分两个板块讲述。第一板块,他以高校科研的世界性压力引入,强调科研的目的和贡献,以译介学为例,引导青年教师们"接着说"和"对着说"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二板块,谢教授主要分析他对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最新诠释,以及改革理念。其中,大家了解了国内外对翻译作品的需求情况和"时间差"的问题。
学术大师们对于论文发表的引导和训练让青年教师们豁然开朗,同时外教社的良苦用心和周到服务也温暖贴心。我们希望能有幸多次参加此类学习,也希望更多迷茫挣扎的教师与时俱进,实现突破。
基础部 崇宁
讲座专家组成员
我校参会教师在会场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