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至22日,我校国学院执行院长王即之老师应邀出席了由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湖北文理学院共同主办,在湖北襄阳名人酒店召开的“第五届国学与大学德育论坛”,并提交和交流了《传统德育需要大学师生的共同担当》一文。
所提交论文的核心要义是: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无疑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传统道德的继承和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所谓主体,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讲什么、怎样讲,虽然得服从教学大纲和有关规章制度,但教师的主观发挥空间也是很大的。他们是学生知识积累、价值观形成、身心成长过程最重要的领导者、组织者、传授者。他们工作质量的高低好坏,直接关乎到同学们的未来发展,也可以说关乎到国家的未来发展。所以高校教师,就应该在政治方向、党性原则、价值观念、道德品质、业务素质、关爱学生等方面有所担当。简言之:(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三)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相应地,大学生应该从内心深处积极学习并践行好“大学之道”,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可用之材。简言之:(一)放下身份当学生。(二)入孝出弟做弟子。(三)继往开来勇担当。
在论文的收尾,王即之老师写到:芳林新叶催陈叶,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总是波浪式地向前发展的,党和国家的事业,总是一代一代,薪火相传。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斗中、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使命中,青年学子唯有坚定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中,牢牢铭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逐浪前行,自强不息,方为人间正道,方可大有作为。
论坛开幕式后,根据会议的安排,王老师第一个做了题为《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国学教育之路》的专题报告,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好评。主持人、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任宝菊教授对王老师的专题报告做了精彩解读。她说,本次召开的是“第五届国学与大学德育论坛”,那么首届在哪里召开的呢?是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召开的。我提议对远在西安的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老校长、刘家全董事长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掌声久久不息,令人为之动容。
国学院 王即之
 我校国学院执行院长王即之老师作专题报告《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国学教育之路》
 第五届国学与大学德育论坛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