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传播学网络培训后心得体会


  研究生毕业之后我在一所大学任职,担任《大众传播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闲暇之余自己会翻看大量传播学经典之作:《舆论学》、《娱乐至死》、《乌合之众》等,自认为自己对传播学已有一定的了解。这学期报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传播学课程,经过为期几天的学习,在认真听取胡正荣老师对传播学这门课程独特的见解之后,发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以下是自己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大量当下现实的案例引出传统经典理论

  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是在互联网环境中长大的90的孩子,他们的直觉化、形象化、碎片化导致他们在接受信息的方式和行为习惯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也要随之改变,以期尊重这个客观现实环境。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去给他们介绍拉斯韦尔的5W模式、告诉他们每一种传播类型的定义及特点、喋喋不休的去讨论媒介规范的一些理论以及制度等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其效果只能是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所以胡老师提出了本门课程的定位指导思想:基础性与前沿性相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经过学习后,我在讲述传播效果的时候,完善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观看一段3分钟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之后提出问题:针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你是什么感受?如何获知的信息?针对这些问题你在就餐时会采取什么行动?经过这个案例的讨论,引出要讲述的内容:大众传播效果。经过这样的尝试,发现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学习效果也有了改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些基础的理论框架和知识要点必然要提到,但前提是通过结合当下大量的案例引出经典理论,这样学生学习时才会不反感、不厌恶。丰富有趣的案例是肉,基础理论是骨架,前沿理论是补充,作为传播学教师应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注重资料的积累,拓展思维

  经过这几天的学习,发现胡老师在讲课中有大量丰富有趣前沿的案例,来吸引学生,这样案例是我之前闻所未闻的。他会搜集很多最前沿的信息资料来让学生进行分析,这也是我在之前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经过学习,我在讲述受众这一章时,了解到中央电视台从1987年开始每5年都会做一个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探讨当前传媒生态格局的特点和受众市场环境的变化。因此我搜集了2012年的报告相关信息,给学生分析其中的变化,让学生清醒地了解当今受众,思考媒体进一步发展的应对之策。作为教师,今后也应敏感把握媒体最新的发展趋势,明白媒体对信息的把关,多学习,多交流、多参加学术会议,平常对信息的观察要细致、敏感,时刻保持学习状态,来弥补自己知识上的欠缺与不足。

  经过三天的学习,不仅改变了我对传播学这门课程的印象,还激起了自己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与思考,胡老师说传播学是舶来品,本身的发展很薄弱,传播学是在其他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等其它学科之上架构起来的,传播学这课大树分为树枝(传播中的问题和现象)、树干(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树根(根基性基础学科),对于我来说,想要更好地讲授这门课程,无论是树枝、树干还是树根都将是我努力学习的方向。

艺术传媒新:王营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