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如何构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互动课堂


  由西北地区高等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联盟主办,陕西师范大学与西京学院联合承办的“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研修班活动在西京学院举办,会议持续两天,围绕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的教学改革全面展开。听讲座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现状,深感差距之大的同时,也想在此次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我们的大学英语课堂要如何上,才能让教学效果最大化?在此,我将两天的学习体会以机学习内容做一总结,也希望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西京学院副院长郭校长指出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早已在各高校开始并实施,但是,绝大多数高校特别是处于西北地区的众多高校普通高校并未真正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这一点,我有深刻体会,而对于未能真正实施的原因,我自身感觉主客观因素都有。客观硬件设施以及各高校对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支持程度,教师自身学习的愿望,教师的信息素养等都是影响这一教学改革的因素。但是,在当前的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郭院长提出:西京学院目前实施一课一师制,即每一门教师在每一门课上需要上出自己的精品,这一点我也深有感触,我自身带大学英语课堂也有很长时间,但是,课堂现状真的有时候让人堪忧,面对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着实觉得我们的课堂发展滞后,学生兴趣严重不足,有时却有迷茫,也有过局部改革,但收效甚微。

  西北地区高等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联盟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鲍教授提出,混合式教学自从2001年提出以后,早已经成为教育界和培训界研究热点之一,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西北地区很多高校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最大化,此次研修班正是给处于迷茫期的老师们一个方向,一个指引,希望更多老师去探索和实践这一教学模式,也希望该研修能给更多老师提供学习的平台和教学指导,把更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希望更多教师能够投入教学改革,投入到高等教学优质课程研究,改革教学理念与教学质量,真正向层次高,效果好的课堂教学迈进,让教学质量得到真正提升。如下,我将每一位发言者的讲座内容做一详细总结,自身感觉收获很大,希望更多老师能够了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目前发展现状,从而分析我们自身的课堂教学问题,共同进步。

  首先,陕西师范大学何聚厚教授带围绕《如何构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互动课堂》展开了第一场讲座。何教授的讲座从以下两个问题展开:1.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2.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课堂。针对以上两个问题,何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让我们思考: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转化,要如何转化?要如何把这些理念落地,把课堂对人的培养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到底是什么样的教学?我们要如何实施这一教学模式?从内心来讲,这些问题问的深刻,问的接地气,问到了老师们的心里,我们要如何去做?

  一、 理解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

  针对这一模块,何老师以现场互动形式提出思考问题:影响您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现状82%的教师将这一问题归结于:学生学习的兴趣,态度和动机以及学生的学习技能。当大多数教师将影响课堂质量的因素聚焦于学生学习行为的时候,何老师提出一个深刻的疑问,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学生的这种学习行为呢?是的,真正思考过这个问题的老师似乎不多,难道导致教学质量的因素真的完全因为学生行为吗?这样的疑问,值得我们深思。和教授讲到:学生已经习惯课堂上的被动听课,而学生到底如何学,是以教师的设计为主导的。教师没有设计,则没有课堂。学生信息素养在提升,若我们课堂讲到的东西学生提不起他们的兴趣,教学效果从何而言?所以,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对于处于一线的教师而言,改变教师固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非常难,但对学生和课堂而言,要看教的成果。而要实现这一点,对教师而言,你需要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为有趣的游戏式教学;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以传统的类似“我的课很重要,你们要好好学”之类的告诫式语言,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语言去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何将知识的全面性告知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师是起决定作用的,教师一定要从自己的教学设计出发,改善课堂,改变学生。

  1. 教师“教”为中心和学生“学”为中心对比

  在和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我通过下图将两者的差异做一对比,以便更加清楚明了:

  教师教为中心授课链条:陈述性知识(解释和说明)——知识传授(地层次互动教学)——知识迁移(把自己成熟的知识转化成过程性知识)——等待学生消化理解。

  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特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针对问题确定教学内容

  分析学生,结合内容思考教学设计——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整个过程有任何问题,所有教学活动,均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

  通过上表,不难看出两者的主要差别:学生“学”为中心是要老师了解学生需求,了解学生主体差别,引导并吸引学生去学习。教师知道学生的问题,才能展开更好的以及积极性高,参与度高的互动。而教师为中心的特点则是教师是学生的主体;没有针对学生问题讨论交流;老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导向。例如:我们写教学难点时,大多数教师会把自身认为的难点视为自己授课的教学难点。但事实上,学生的难点未必是老师的难点,学生想真正了解的未必是教师认为的教学重点。没有针对问题的教学讨论,授课效果可想而知。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你教的教学效果可能和你想象的教学目标是不一致的,授课互动性差。所以,何老师坦言:对教师而言,教师为中心是有问题的,而我们的教学是希望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讲解引导学生从低参与度向高参与度迈进,这是我们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教学的最终目标。何老师指出:我们的教学除了需要聚焦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技能外,我们更需要聚焦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如:为什么很多学生不好好听课呢?为什么有些学生爱玩手机?学生需要学什么? 成效会是什么?我作为教师所认为的教学重难点一定会是学生认为的重难点吗?教师需要从学生出发去思考课堂,设计课堂,完成自身教学设计,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做到针对学生存在问题确定教学内容,做到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继而改善自身教学技能,实现以上目标,这才是真正的以学为中心,这就需要教师教师会更多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去寻找自身的教学技能是否到位,口才表达是否清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是否和学生实际切合。

  从“教师教为中心”到“学生学为中心”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将指导,反馈和点评真正融入教学,需要以学生问题为导向安排教学设计,需要课堂中学生的高度参与为手段,更需要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为评价。

  2. 以学为中心 如何设计与实践教学

  针对这一问题,我首先总结一下从“教师教为中心”到“以学生学为中心的几个变化

  (1)教学主体的变化

  教学主体的变化要求教师对将指导,反馈与点评结合,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以学生的参与为手段,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为评价,聚焦学生特质诸如:兴趣,态度和动机,学习技能,从这几个方面设计教学过程,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会自觉解决问题,会创新性的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高参与。而不是传统的被动记忆与被动理解。

  (2)授课手段的变化

  要实现以“学”为中心,需要教师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从技术转化到教学并将技术和教学真正融合,真正落入实处。如何将技术和课堂真正融合?何老师指出:使用手机和学生互动交流比我们传统的讨论交流要容易的多。他指出:在课堂中,实现个性化是不太可能的,需要我们手机互动。手机互动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很多。通过课前一个个关卡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将问卷星引入到课堂互动中。他坦言:技术不是核心,核心是将技术应用到课堂中的能力。老师的作用不是讲学生知道的东西,而是讲学生不懂的东西,强迫学生学习是不可以的。将技术融入课堂,通过教师教学设计,将学生的兴趣引入到教学课堂中,引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是要知道学生的想法,通过你精心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学生不愿参与,其实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问题。

  二、如何构建学生学为中心的互动课堂

  1.构建“学为中心”的教学思路

  针对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变革授课手段,

  根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评价方法重构教学设计。

  (1)如何让学生参与互动

  这里的互动不是低阶段的一问一答式的互动。何老师问到:请基于你的教学经历,简单语言描述您在教学中使用什么杨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针对这一问题,他提到课堂讨论,智慧教室,游戏,案例,微信群,QQ群,在线直播互动,问卷星,对分易,雨课堂等等都是我们可以学习并熟练运用的课堂讨论。对于他提到的课堂讨论这一大家用的最为普遍的课堂互动方式,他提醒教师:互动课堂不是简单的“我们开始互动吧”这样的指令式的下命令,更不是简单枯燥的,调动不起兴趣的互动,是一种能引起学生思考的互动模式,是一种能够关注到学生是否去思考的互动。这里的互动要注意技巧,促进大家去互动,去思考,实现真正的同伴互相交流。

  (2)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学生知识,思维与能力综合发展

  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要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将知识,思维和能力均能力发展,知识传递是这一综合能力的载体,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及5C:创新能力(Creativity),批判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合作能力(Corporation),跨能力(Intercultural),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

  (3)认知过程重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以学为中心需要通过一些活动设计来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是否确实发生了。整个过程从记忆/回忆——理解(这两者属于低阶思维)——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三者属于高阶思维),即从知识目标到能力,思维发展目标。

  (4)教学活动设计: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知识,思维与能力发展

  教学活动设计作为一节课的重中之重,需要教师做到:

  a. 课前任务:要让学生思考,引入问题非常关键(这一环节视为动机激发);

  b. 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其实是产生认知冲突的时候,学生的不同的理解展示出来后,这时候可以进行互动交流(这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

  c. 知识,思维与能力发展(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过程);

  d. 最终对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即元认知能力扩展。

  上述教学过程进行的同时,教师可以发问:你的想法是怎么的出来的?你是从哪个点出发进行的?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有意识训练学生元认知能力,即传授知识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如何设计教师教学活动策略

  a. 学生期望

  信息化背景下,教学环节中的微信群,QQ群都可以是提高学生对课程期望值的方法和策略,这里,何老师提到了ARCS模型即Attention(注意即引起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点)——Relevance(关联即内容超越教材,切合实际生活)——Confidence(信心即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信)——Satisfaction(满意即让学生满意)。这一过程的实现实际上则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包括提问对象的选择策略,提问的目的,教师课堂语言等都是需要精心思考的细节。

  b. 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即通过提出问题(所讨论的问题来源与课前对学生的摸底甚至问卷调查总结出的学生存在的问题),讨论交流(针对问题讨论交流),结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自的讨论结果),帅选整合(教师对各小组讨论结果整理)。头脑风暴这一环节可以通过旋转式头脑风暴(各小组之间对其各自讨论结果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再次切磋),随堂测试(给出测试内容-学生完成测试-教师统计测试结构-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知识掌握程度-评估教学效果),角色扮演(创设角色扮演情景-设置具体任务-自我反思)。

  C.问题设计

  授课环节问题的设计需要考虑如下方面:问题类型(封闭式问题-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为后续提问做铺垫;开放性问题-了解学生的观点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反思);问题层次(认知过程的层次即记忆性,理解性,应用性,分析性,评价行或者创造性,从而检测学生的认知程度);问题表达方式(教师提问需结合学习内容,教学情境与学境,适切性与针对性);漏斗模型即用问题推动,激发学生讨论(开放性问题即你是如何理解的?你的观点是什么?探究性问题即你的观点和同伴的观点有那些一致?哪些不一致?你同意同伴的观点吗?为什么等等?封闭性问题即整合小组成员的观点,你的结论是什么?)

  总之,构建学为中心的教学思路,需要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变革,需要教学目标,流程,内容与评价重构。于我而言,这此培训让我满载而归,我也定会在此次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大学英语课堂现状,如何做,如何改,使其更好更健康发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共同努力,改变我们的课堂,提升课堂效果。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