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论“新西部全国大学生影像节”中参赛作品的价值导向


  在当下这个读图时代,图像、影像是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形式。影像以其生动直观的形式综合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将信息、价值观蕴藏于丰富的视听形象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受众。

  大学生群体既是影像传播的主要受众,也是影像的创造者、传播者。在影像创作中,大学生选取什么题材来进行表达,如何进行艺术呈现,以何种立场进行表述,这些问题既关乎到影像作品的完成后价值观的传达,同时,创作过程本身也会强化大学生对特定价值观的理解。所以对大学生影像创作进行有效的主流价值观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纵观当下多数大学生电影节,虽不会在题材上作要求和限制,但往往会在主题上给出一定的导向,如“昨天、今天、明天”;“新时代、青春梦”;“青春、科技、公益”;“最微妙的感触,最灵魂的表达”;“向上·向善”等。整体来看,各类大学生电影节从其主题导向上注重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注重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注重引领大学生关注祖国历史,发掘和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拒绝“娱乐致死”,为大学生影像创作增添人文情怀。

  下面笔者将以第一、二届“新西部全国大学生影像节”为例,分析在学生参赛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价值观。

  1.表现真实生活,关注弱势群体。

  在两届电影节所收集到的学生作品中,有大量学生作品呈现出强烈的纪实倾向,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聚焦弱势群体。如第二届剧情片类一等奖获奖作品《大光明》表现空巢老人问题;纪录片《尘》聚焦尘肺农民工群体;纪录片《星星的孩子》则表现了孤独症儿童现状等。

  2.反映社会现象,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青年大学生勇于直面当下社会种种问题,以影像表达自己的立场,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如第二届剧本类一等奖获奖作品《十面埋伏》表现当下空气污染现状,对生存与发展问题做出了思考;剧情片《抽积木》表现当代人由于压力大,往往产生情绪暴力对周围他人产生不良影响;剧情片《失控的生命》聚焦临终关怀问题等。

  3.展示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传统精神

  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作为当代大学生借助最现代的媒体技术传承古老的中国文化,体现出强烈的文化自觉。如:表现戏曲文化传承危机的《薪火》;守望家乡人文风俗、历史传统的《目送》;因上学而爱上一座城,表现西安古老城墙与现代生活的《城墙根文化》等。

  大学生电影节通过主题引导,使大学生影像创作不仅传达、传播了社会正能量,更通过创作加强了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践行。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