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现实主义: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引入——《中国现代文学》备课心得三


  文学院 冯肖华

  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和世界上第一个主义国家的建立,是20世纪初世界人类文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不响了20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格而且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为20世纪由落后、传统的封建国家,开始进、现代的文明国家逐步实现艰难转型的半半殖民地的国家之一,深受这一巨大历史进影响,无疑是深远的。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到“五四”新运动的发生,中国处于巨大的民族灾难中,破碎,生灵涂炭。在这巨大的历史痛苦面“中国向何处去”是一个魂牵梦萦在中华所士仁人的心中挥之不去的人生追问。中国史正在这十字街头艰难徘徊的时候。苏联主义的建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革命理论成亮中国前进方向的一个实践典范和理论灯从此,在大量被引进的西方诸种思想理论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就成为人们的理想,就成为中国思想解放、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学说在的传播与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①为什么惟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被先知识分子迅速而广泛地接受,并逐渐成为人觉拥护和尊奉的一种人生理想和信仰呢?一个至今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谜”。尽管人们已经从多种视角对此问题作考和研究,但从中西方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和来看仍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视角。哲学是时的精华,从中西哲学的差异看,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西方传统哲学讲主客两分。正是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和演变,使人们在接受自西徂东的思想文化时,一方面,对自明清以来形成的天人相分观念的一种自觉继承和强化;另一方面,东方天人合一的观念又深深影响着人们对所选择的西方文化的接纳和新的理解。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一方面继承了西方主客两分的思维方式,也恰好适应了东方文化向天人相分思维方式转变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在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深入考察的基础上,为克服主客两分的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以主客不分的思维方式建立了对立统一的矛盾观,从而形成了唯物辩证法。在中国是以天人合一式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唯物辩证法,以唯物辩证法自由通达天人相分观,又以天人相分观来理解主客两分的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这样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有效沟通和互相理解。坚持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就是为了向天人合一大同理想的迈进,实现了大同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的建成和向共产主义的靠近。应该说,这种内在的沟通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形成。从新文化运动开始,有关现实主义理论的形成,无不以与站在相对激进立场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美学理论是与他们的哲学观有内在的一致性的。他们强调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② 主张“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认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③(衡量最高的艺术标准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出发;设想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大概只有在将来才能达到”④等观点,都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观在苏联广为人知已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了;而在我国最早系统地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美学观的是瞿秋白。在此之前,苏联文艺界曾以“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来要求作家进行文学创作,这即所谓的“拉普”时期。由于这种创作方法要求作有先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之后,才行文学创作,从而造成对文学创作的很大束也进而形成概念化、公式化的弊端。由于受“拉普”理论的影响,在我国早期的革命文也出现了此种现象。

  1934年,在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出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来代替“拉普论,并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定义写进了联作家协会章程》中。所谓“社会主义现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批评的基本方法,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⑤者后来分析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特征或原则,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术性的或美学的,主要从作为艺术方法的现义派生出来,包括真实性、主客观性、典型性题;另一方面是政治性的,主要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文学的要求引申出来,如有倾向浪漫主义色彩、人民性、党性、历史等。”⑥这一分析是对的。苏联社会主实主义理论在五六十年代经过激烈的争论以在七十年代由苏联的马尔可夫和法国的加分别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开放体系”“无边的现实主义”理论,以此求得对现实理论的拯救。但在个社会主义制度面临大考验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命运可想而知。

  在我国,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传入到的广泛接受,一直就在政治的和艺术的两动,甚至有时两极相通。有人刚刚宣布是为而艺术的,但转眼之间,他又甘愿成为政治声机。当他们刚做政治的艺术宣传员不久,时地回过头来,从内心眷顾着他们的艺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是主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此后,一提法一直延续到50年代。在有关现实主反反复复的争鸣之中,毛泽东又提出了“革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上世纪80年代以来,现实主义作为一种重文学传统,也参加到了此时现实主义文学的恢复中。这时候,现实主义也在随着社会现实的不断调整,开始自觉地向“开放体系”靠拢。上世纪后期文学的创作成就,仍以现实主义为主潮。虽然80年代中后期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入境和声势的大涨,使现实主义也向“无边”的方向滑落。但90年代至今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再度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而现实主义在纪文学的七彩天空中,依然神圣,其互文性更加多元,更显示出了应有的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① 谭好哲:《文学与意识形态》,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97页

  ② ③ ④ 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35、第131页、第100页、第98页、第33页。

  ⑥ 陈顺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与转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23页。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