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919-1942: 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一次高潮 ——《中国现代文学》备课心得四


  文学院 冯肖华

  在学习和了解了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理论渊源后,就有必要进一步了解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发展。因为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历来就是不可分割的,正如鲁迅所言是“厨师”和“食客” 的关系。只有了解了这二者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才能完整地掌握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整体面貌。同学们务必注意这个重要问题。

  二十世纪文学史证明,中国传统旧文学以西方鸦片战争后的异质文化的入侵为契机,开始了新的文学的现代新转型,从此构成了相对完整的现实主义历史阶段。这就是1919至1942年,以新文学运动为起点至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为界标,这形成了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百年文学创作的第一次高潮期,其高潮点为二三十年代的鲁迅、茅盾、巴金、老舍、叶圣陶、钱钟书等的创作为标志。以1942年为起点至1976年天安门“四五”运动为界标,形成了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百年文学创作的第二次高潮期,其高潮点为五六十年代的赵树理、丁玲、周立波、柳青、杜鹏程、杨沫等的创作为标志。以1976年“四五”运动为起点至上世纪末为界碑,形成了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百年文学创作的第三次高潮,其高潮点为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刘心武、柯云路、贾平凹、陈忠实、路遥、王安忆、张炜等的创作为标志。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百年文学三次创作高潮其演变轨迹为,经由分化而独立,由独立而强化,由强化而断裂,再由断裂而强化,体现着作品质体文本求异的演变过程。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曾经有过聚散整合的演变历程。前期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一水分流、双峰对峙,期间经过了中国式的现代主义的短暂兴起和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靠拢归趋,现实主义渐渐成为无可争议的主潮。这一时期,鲁迅肩起了新文学现实主义的闸门,给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带来了一线光明。同时,在以鲁迅思想启蒙为核心的现实主义文学潮流中,还派生出了以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剖析派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形成了两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文学潮流。总体来看,两派都继承了鲁迅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传统,都以“启蒙主义”和“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为出发点。但前者侧重的是鲁迅“为人生”的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最终不免多了一分人生悲苦和思乡情绪,这种现实社会与艺术人生之间的巨大反差,给这一派小说创作带上了深刻的悲剧性。后者则侧重于鲁迅“改良这人生”为实践目的的集群主义和革命人道主义。这一派小说创作以革命文学为开端,以左翼作家群为主体,以社会批判和政治革命为思想主题,从而形成以革命理想主义为支撑的社会剖析派现实主义文学创作。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作为中国现代社会最独特的历史角色而存在的。不言而喻,新文学是以现代进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共产主义思想实现转变的革命作家为实践主体的推动过程。这种不断整合与分解、激进或保守的现实演变,以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态度和转化方向为矢量,先后出现了三次大裂变。从“五四”运动时期初步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的进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展到左翼革命作家、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的,以茅盾等为代表;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到所谓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者,分别以胡适、梁实秋和沈从文等为代表;从资产阶级右翼发展到为法西斯张目的民族主义者,以陈铨等为代表。鲁迅是从小资产阶级的进步知识分子,向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转变的中心人物。鲁迅从现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者,走到阶级解放的思想领导者。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代表了具有现实力量的进步的文化阶层。鲁迅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所特具的角色意识,走到现代工业文明影响下的小资产阶级行列,规定了他作为当时进步文化的代表所能进行的实践活动的特殊内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现代社会,使鲁迅不可能把眼光只集中在对资本主义现代生产关系矛盾的揭露上,更重要的是,鲁迅在对中国现代社会的两极结构中形成的现代小资产阶级(即市民等级)和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的农民角色的国民性批判过程中,成为了时代的先驱。鲁迅文学活动终其一生,主要从四个方面对社会人生进行批判:从政治角度对中国现代官僚政治加以批判;从文化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载体加以剖析;从人格角度对介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层面的现代理想人格给以匡正;从审美角度对中国现代人生存价值给以终极的情感关怀。这就使他能够站在政治自觉的高度,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畸形文化给予批判和对现代小资产阶级精神支柱的理想人格给予鞭挞。所以,鲁迅不仅是结合着两个时代的思想家,而且也是超越了这两个时代的文化代表。

  然而,作为中国现代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现代中国没有可供其依附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关系,这是他们的悲剧根源。因此,他们既没有亲娘,也吮不到乳汁,只好蓦然回首,从中国传统的小国寡民、心性自由的文学天地中看到了西方现代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在生产关系的投影。于是,他们在历史发展的必然洪流中,只好拐进“第三条道路”。另外,作为中国现代民族资产阶级及其右翼势力,在他们无以强大到能控制整个社会局面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妥协并依附于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怀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使他们从经济和政治方面都无法强大起来。鲁迅正是肩负了对中国现代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右翼势力的双重批判,使他站在新的起点上,完成其思想实践对两个时代的结合和超越。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