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季羡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阅读体会之二 ——中印文化交流


  文学院 杨颖

  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匪浅,季羡林先生说过“没有比较文学,则民间文学的研究将流于表面。没有民间文学,则比较文学研究内容也将受到限制。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再加上我们丰富的古典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这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必将光辉灿烂,开辟一个新的天地。”这主要得益于民间文学的跨民族、跨国家、跨时代传播的广度、深度及产生的影响。所以说民间文学的研究对于比较文学的研究意义重大。

  “在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最早流传的而且始终流传的几乎都是来源于民间的寓言、童话和小故事。……没有民间文学,就不会有比较文学的概念。”比较文学的创始人阅读、研究印度民间文学著作《五卷书》,并追溯其中的故事在世界范围内的翻译和流传情况,在此基础上开辟了跨民族的比较文学史的研究。可见比较文学这门独立学科的出现正是建立在民间文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季羡林先生《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一书中,多篇文章都是以中国民间传说、寓言、童话、传说等为出发点,通过大量事实材料的引用和严密的考证,追源溯流,说明中国民间文学的渊源和印度民间文学的流传、演变和影响。如《一个故事的演变》、《一个流传欧亚的笑话》、《从比较文学的观点上看寓言和童话》(其中“曹冲称象”取材来源考)、《“猫名”寓言的演变》、《名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关于葫芦神话》、《说“喷嚏”》等文章,引证详尽、论证逻辑严密,语言通俗易懂。这些文章的论述充分说明了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些文化现象,都是在印度民间故事或习俗的基础上建立的,尤其是印度的民间故事集《五卷书》。

  季先生是中印文化研究大家,他详细考证了印度民间文学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这是因为古代历史上中印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印自古贸易、文化来往密切,在宗教、哲学、文学、医学、语言等许多方面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印度文化从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对中国文学有学习借鉴的意义,尤其是佛教的传入及佛经的翻译,对六朝志怪小说、唐代传奇文、诗歌理论及创作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中印的文化交流是我们研究“比较文学”的巨大资料宝库。

  从中印文化交流史的角度来看,季先生说“中国人民读了这些印度民间故事,会更了解印度人民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增加我们两个伟大民族心灵的交通,增进我们传统的友谊,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世界上文艺理论能独立成为体系的,除了马克思主义以外,只有自希腊罗马以来的欧美体系、中国体系和印度体系。”这也足以说明中国国内比较文学学界对中印文学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