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我负责理工系2013级应用化学、化工、制药等几个专业的《分析化学》课程的讲授以及实验课程辅导工作。《分析化学》作为化学基础学科之一,在化学教育科研等相关工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掌握好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对于以后参与化学化工相关工作的同学来说很有帮助。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经验和学生交流,以及期末考试阅卷的情况,我想通过此平台对同学们学习《分析化学》这门课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记住基础概念。《分析化学》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比较杂,但是相对于其它的化学基础学科来说,知识点很容易理解。例如: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酸碱质子理论,什么是指示剂的封闭和僵化现象等等。在上课讲述的时候,我会用比较通俗的例子或者语言,使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定义变得比较容易理解,然后用专业术语将此概念进行准确的定义。通过学生上课的课堂反应来看,基本上都可以理解。不过通过第二次课前提问和考试的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对于具体概念的记忆比较模糊,而且专业术语的表述比较欠缺,导致考试失分。所以,给同学的建议就是,在理解的前提下,熟记课本的概念和专业术语的描述,从而能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做到熟记于心。
第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分析化学》最重要的部分是第四章到第七章,也就是四大滴定方法的介绍。从学习酸碱滴定一直到沉淀滴定法,每一章首先都是讲滴定的原理,其次是指示终点的方法,最后是应用示例,条理性和系统性非常明显。例如:第五章配位滴定法。配位滴定法一般是金属离子和配位剂发生配合反应生成稳定配合物的过程,所以在第二节分别讲述了金属离子、配位剂以及配合物的性质。然后在第三节阐述了条件对金属离子、配位剂以及配合物的影响……从每一章的内容来看,教材安排非常的合理,而且条理性很强。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本章内容的时候,可以根据每一节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复习。
第三,由浅入深,再由深入浅。《分析化学》第六章和第七章的课程安排非常的相似。因为氧化还原反应和沉淀反应涉及到的很多内容是中学所学的,但是结合滴定分析法就比原来学的要复杂一些,因此,将氧化还原和沉淀反应的基本知识点学透彻,然后运用滴定分析法用指示剂作为反应的判断终点而构成了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法,深入学习了分析化学这两章内容,但是如果采用分开结合的学习方法,将复杂的知识点分为若干个简单的学习点,就会达到理解课程内容的目的。
第四,善于总结。本课程的知识点虽然比较多,但是条理性还是很清晰的。所以,我建议同学们课后要善于总结。从一些方面进行举一反三的总结:首先是反应原理,其次是滴定反应终点的确定,再次是具体的方法,最后是应用示例。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以达到记忆理解的目的。
第五,实验课程注重动手能力。本学期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比较多,原理非常的简单,操作也很简单,但是实验注重的细节比较多。所以,同学们应该勤于练习,不能因为有些实验有相似的地方,就省略掉,熟能生巧这句话是有其道理的。
此外,针对本课程中的计算题表达一下我的看法。分析化学计算题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化学原理并不难,但是从试卷上分析,同学们容易失分,很多是单纯的数学计算过程容易出错。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做计算题的时候,可以细心一点,将数学这种工具很好的融入到化学中去。
最后,学习态度。通过一学期和学生的接触,我发现大一学生基本上还是很认真的,上课专心听讲,和老师积极互动,下课也主动问老师问题,做作业也很认真。不过,我想强调一下,希望同学们注意学习方法,毕竟大学和中学的课程安排以及进度不一样,学习方法掌握得当,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理工系化学教研组:董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