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燥的语法和词汇让学生对英语生出了很多恐惧,而英语双关语则给英语教学平添了许多趣味。所谓双关,指的是在特定的语境中用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双重意义,其中包含谐音、语义、语法和成语或俗语等层面引起的双关。
一、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由发音相同或相近,且拼写相同或相似的词构成的双关。
Example one:I was arrested at the airport. Just because I was greeting my cousin Jack! All that I said was “Hi, Jack”, but very loud.
此例说的是有个人在机场被拘捕,仅仅因为他大声地跟他的表弟打了个招呼。大家听了一定一头雾水,原来是他的招呼语“Hi, Jack”跟“打劫”(hijack)同音,而且形式相同。
Example two: Every morning, we all have to sit at our desk and when the teacher calls our names, we have to answer “prisoner”!
老师点名时,学生本应该回答的是“present(到)”,而叛逆顽皮的学生利用“prisoner(囚徒)”与“present”的相近的读音,表达了对校园生活的不满。
二、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是在特定语境中由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
Example three::Teacher: Order, oder!
Students: Beer, beer!
此例是老师走进喧哗的教室,厉声喝道:“Order, oder” (安静,安静)。学生直接应道:“ Beer, beer”(啤酒,啤酒)。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order”一词是个多义词,经常被法官用在法庭上维持秩序“肃静,肃静”。而调皮的学生故意把此词解读为该词的另外一个意思“点菜,点菜”,所以才直应“要啤酒,要啤酒”。
三、语法双关
省略结构、词语或词组具有两种以上语法功能等现象产生的双关被称为语法双关。
Example four: 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没有什么能像可乐那样令你神清气爽了。”“唯有可乐可以让你神清气爽。”可乐公司利用“can”的双关来宣传自己的饮料,可谓发人深省,让人印象深刻。第一层意思中,“can”被用作情态动词“能够”;而第二层意思里,“can”被用作名词,“一罐;听”。
四、成语或俗语双关
此类双关是借用原有的成语或俗语文化知识为基础,以独特的语言形式形成双关。
Example five: Time flies like an arrow, fruit flies like a banana.
此例看似在借用前半句这个习语,造一个排比的后半句,而事实上,“时光像剑一样飞逝,水果像香蕉一样飞逝。”这样解读似乎不合逻辑。所以仔细分析,才会发现,后半句中的“flies(蝇)”是个名词,不是前半句中的“flies(飞)”;真正的谓语动词是like(喜欢),不是前半句的like(像),所以,应该解释为“光阴似箭,果蝇喜欢吃香蕉。”才合理。
当然,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双关远不止存在于以上四类中,在句法、词汇等各个语言层面都广泛存在,望同学们在日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挖掘。
外语系:韩春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