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著名语言学家Jenkins的书中有一则关于英语使用人数的有趣对比。在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时期,即十七世纪初叶,英语的使用人数为七百万,几乎全部生活在英伦诸岛之上。而到了伊莉莎白二世执政时期,英语的使用人数已经超过二十亿人,分布于全球七十余个国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可熟练使用双语或多门语言。四百年的飞速发展使得英语犹如一个参天大树,它的各个枝桠为了适应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在语言的不同层次上都进行了调整,如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说English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说Englishes的时代已经到来。
从English到Englishes的发展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一个是殖民角度,一个是科技角度。从殖民角度而言,在十六十七两个世纪间,许多英语使用者从英伦诸岛移居至“新大陆”,即现在的北美地区及澳洲,这些地方现在也被认为是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和地区。而在十八世纪初期,第二次由英国人发起的殖民活动则主要囊括了非洲大陆和亚洲的印度地区。从科技角度而言,工业革命发生于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美国,这两次工业革命对全球范围的巨大影响助推着英语这门语言走上了世界中心的舞台。而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美国一直位居世界霸主地位,也处于全球科技发展的尖端,帮助英语在传媒,教育等多方面进一步普及并持续扩大其影响力。
最广为人知的两个Englishes,一个是British English英式英语,一个是American English美式英语。这两者也被认为是Standard English标准英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教授和学习。受地理,人文,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英式英语主要应用于欧洲地区非英语国家和曾经的英殖民地及所属国,而美式英语则流行于整个亚太和美洲地区。衡量是否为标准英语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是否出版收录当地特色的英语字典,并被当地的居民学习和使用。符合这个条件的,还有两个Englishes,一个是Australia Standard English澳大利亚标准英语和India Standard English印度标准英语。当然,这两个标准英语在本地区的应用较广,不如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对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大。
英语若按不同的标准,其实可以有更多的划分,比如中世纪英语和现代英语,又比如IT英语和医药英语。细化到每个人,每个人都说着自己的English,有自己的词汇储存和使用爱好。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起来学英语说英语的热情和信心,因为你自己的English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与此同时,大家应该保证在跨文化交际的时候,增强自己的intelligibility(识别对方书面及口头语言的能力),comprehensibility(明确对方书面及口头语言,不产生歧义的能力)和interpretability(领悟对方书面及口头语言言下之意的能力)。最后一个能力最难以习得,但也并非不能习得。建议大家借助对方的文化背景和行为习惯,日积月累,逐步体会。
外语系:刘思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