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于2014年12月12日至14日与同事李斌老师代表学院参加了本年度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听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向明友教授所做的题为《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讨论稿)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对比分析的学术报告。向明友教授是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讨论稿)编写组的重要成员之一,新《指南》预计明年将在全国正式颁布,现将向教授的报告内容的要点进行汇总如下:
1. 将要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讨论稿)(以下简称新《指南》)中阐述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目标是: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促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的需要。
根据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大学的目标分为三个等级:即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大部分大学入学已经或接近达到高中英语七级水平的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是国际化程度和对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和专业,或学生在大学入学时达到高中英语八级或九级的学生所应选择的要求。对大学入学时未达到七级水平的学生,学校可适当调整基础目标的部分教学要求。(新《指南》(讨论稿))
据笔者了解: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目标为基础,共有四个级别(6—9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的必须应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各个级别的要求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
2. 目前正在实施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旧《要求》)中阐述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旧目标是: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的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这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是我国所有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选择达到的英语水平标准。其中一般要求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必须达到的目标。达到或未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七级的大学新生可将一般要求作为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目标。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是对那些学有余力,英语基础较好,已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八、九级的大学新生而设置的。(旧《要求》(试行))
3. 新旧目标差异分析:
1) 名称变了:目前正在实施的,即旧的名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将要实施的,即新的名为:《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讨论稿)Guidelines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据向教授阐释,将“课程”二字去掉,说明新《指南》的所针对的范围变得更广了,即:大学英语教学,而非仅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将“要求”改为“指南”说明新《指南》减弱了强制性,各高校英语教师可以依据《指南》灵活运用,因此有了较为自由的发挥空间。
2) 内容与要求变了:旧《要求》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库尔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强调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而新《指南》以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和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为主要内容。强调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文化素养。
3) 着眼点不同:旧《要求》着眼于基于词汇量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描述,对目标中提出的“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的内容要求不具体。
新《指南》着眼点在于:大学英语教学按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模块,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三个层级,由易到难的有序安排,以三大类层次的“三三”制为总体框架,课程与课程之间具有关联性,并根据人才培养需求不断调整,从而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多元、动态开放的课程体系。以“Can do”形式对基础目标和提高目标做具体描述,放开“发展目标”,彰显各校办学特色与理念;发展阶段可以传统形式要求继续加强语言技能训练,也可着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抑或突出专门用途英语特色,更重要的是引入思辨能力培养,提出“通用学业英语”等概念。
4. 目标驱动的教师发展:读书、教学、科研。
读书能让人的知识结构不受时空制约,能使人的思维立体化。青年人读书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成功者读书是其幸福指数居高的见证。
在谈到教育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时,向教授说:“没有科研支撑的教学是肤浅的,没有教学依托的科研时空泛的。”
向教授说:“知识、素养、能力三位一体成就合格教师:知识是基础,素养是保证,能力是关键。知识是回答是什么和不是什么的问题。素养包括人文素养(好奇、毅力、责任)、科学精神(系统、客观、穷尽);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应用能力、批判思维能力。”
向教授最后说当代大学英语教师要想成为行业里的“牛人”应掌握以下5门语言:汉语、英语、数学(科学的语言)、计算机(工程技术语言)和音乐。
外语系 崇宁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