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古代汉语常识之“县公主”称号


  “县公主”的名称很多人都不熟悉,相对而言“县主”知名度较高一些,究其原因,应当是影视剧和古言小说中“县主”名称的“普及”。小说和影视中,这一称号大部分都是指女性的一种诰命。

  但小说和影视剧中的名物有多少真实可信度就不言而喻了。

  隋唐文献典籍中可以找到不少关于“县主”的记载,它指的是宗室皇族诸王之女所获得的诰命的名称。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宗室皇族诸王的女儿都能获得诰命,比如唐玄宗女儿建平公主是在出嫁前才册封“公主”。除了“县主”这一诰命之外,另还有“公主”“郡主”“翁主”之类的称号:帝女一般封公主;翁主等其他各种宗室女性诰命。

  其中对这些诰命称号名称来由的解释,唐代颜师古注《汉书•高帝纪下》曰:“天子不亲主婚,故谓之公主。诸王即自主婚,故其女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自主其婚也。”

  那么,“县公主”和“公主”一样吗?

  古代文献中关于“公主”这个称号最早的记载,大约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其中说:“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西周时期,周天子王室的帝女及诸侯之女均可称为“王姬”,到了战国始有公主之称。

  “县公主”一名,可见《后汉书•皇后纪下•附皇女传》:“汉制,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也就是说,“县公主”实际上只是帝女,皇帝之女的封号。它的含义和“郡县”的“县”有着天差地别的距离。

  战国末年以来,不少诸侯国内除了大面积的分封制度之外,还出现了一些个别的行政单位,名曰“郡县”。相当于现在的省和县。这当然不是“县公主”的含义来历。

  “县”的本意为“悬挂”,会意字,本是“縣”,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根据它的字形解释道:“縣,系也。从系,持县会意。”这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意思相差甚远。那么在先秦,“县”的使用除了这个意思之外,还有另一个常见意思:它被假借为“寰”。南朝梁顾野王编纂的《玉篇》中对“寰”的解释是“王者封畿内县也”。“寰”和“县”,都是一个意思:王畿之地,即古代帝王京城周围千里以内的地方,古代天子所直接治理管理的地方。

  比如儒家说法中的“县内”,即以四海之内为九州,其一为畿内,天子所治。

  那么“县公主”,实为汉制之下皇女的封号,此制沿袭至魏晋南北朝。也就是说,通常隋唐以前的“公主”之称,实为“县公主”。

   文学与新闻传播系 倪童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