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大学》心得体会


  “大学”,就其字面意思而言就是“大人的学问”,是为人处事的大学问,是针对于“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言的。是总结中国历史长河中个人素质修养和治国兴邦方略的精华。在《大学》之中提出了为人处事的三大纲领以及八个总条目,即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儒家所提倡的人生准则是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高尚道德修养为基础,从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

  《大学》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文化,是对中国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总结,也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浓缩,其中包含的诸多人生道理,如感恩父母、乐于助人、宽容接纳、谨言慎行、诚实守信、礼貌得体、尊敬长辈等。是以小见大,教育我们如何以一颗善良的心,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举止得体的人、做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可以说,《大学》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是指明人生迷途的一个明灯,是芸芸众生中寻找人生坐标的司南。

  《大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余年的文化传承。今后, 我只有领悟其中的奥妙,才能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孟子》言,“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大学》又写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两者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小事做好,大事做实。顺序不一样,境界也就迥异:“修齐治平”是“四有”新人们的个人修行之道,而“平治齐修”则是“古之圣王”的基本国策了。这种国策,简而言之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是在当今社会中吝啬、计较者众,不“诚其意”、“致其知”者众,钻营小利、蝇营狗苟者众,道貌岸然、虚与委蛇者众,表面光鲜,背地阴暗者众,“甄善隐”,“贾雨村”者众。而《大学》中儒家治国思想是以德为政,以礼治国,以民为本。这句话所阐述的道理恰《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同出一辙。在上位者,要重视民众的力量,把人民做为立国之本,因为民众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存亡。有仁德的君主,应顺应民心,以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宽以待民,善待民众,关心民众疾苦,让民众安居乐业。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自然保有天下。这种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学为立志作君子的千古士人立下了道德、为人处事的标杆,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读书人。“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告诫读书人,要做有才有德的君子,必须时时反省、分秒不可懈怠,努力学习,谨守品行。之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也。“君子必慎乎其独”,尊重自我,尊重天地良心,则应当人前人后一个样。独处时最能反应一个人的德行,自古至今,有多少道貌岸然,人前人样、人后鬼样,披着羊皮的狼,祸害世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是非黑白一眼洞穿,既需要广博的知识、深厚的阅历,更需要有一颗正直无私的心。心正才能摒弃个人好恶、世俗偏见,正确的去判断。“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子其口出。”胸怀如大海,纳万物而波澜不惊;如宇宙,日月星辰运行其间,而静默不语。人有才,惜之、爱之、举荐之、助之。社会有此伯乐,则中华幸甚。“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也。”共产主义的模式,大同社会的标准。

  《大学》短短的二千来字,深刻阐明了人生和社会的大学问,以及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学问不在于某一具体的技术,不拘泥于世俗的琐事。学问在于明辨世间的大是大非,在于促进社会进步,为天下人树立榜样。

工程技术系 姚怡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