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学习《大学》心得体会


  《大学》作为儒家人格修养的启蒙著作, 其所构建的以“三纲领”“八条目”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 对儒家道德人格的塑造和道德教育的实施, 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大学》将一整套人格修养理论浓缩在一两千字里。千百年来,《大学》一直是文人士子的必读之书,即便到了现代,《大学》仍然对大家产生深刻影响。

  “修身”即修养言行,每个人都要从修身做起。从本质上讲是对人格的修养。《大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由此可见人格修养对每个个体而言都是很有必要的。

  《大学》中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千百年来一直是无数文人士子的人生奋斗目标。这一世界观有利于帮助我们树立伟大的理想。树立远大理想,是每一个有识之士,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的第一道坎。《大学》第一章中写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知道了所应达境界才能志向坚定。人生的路很长,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如果不确立目标,很容易在向前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只有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奋斗的正确方向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才能保持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才能最就成就一事业。

  当然光是有伟大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修其身。”由此可见要想实现伟大的人生目标,第一步,还是修身。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心思端正才能修养好的品行,也就是说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悲观,失望,颓废,在社会中蔓延。激烈的竞争,金钱主义,物质主义正渗透着社会各个层面。这些错误的观念使越来越多的人过多追求物质享受,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大学》中提出的心思端正,要有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对我们修身有重要教育意义。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要重义轻利。要想修养成君子一样德行,就必须重义轻利。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更注重利益。利益不仅成为了经济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且成为了人类全部行为的最主要的动力。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讲究实际,精于计算,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金钱主义、物质主义。这种物质主义严重扭曲了我们的人格。《大学》 提出重义轻利的价值挂。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但很多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不良价值观也传入国内。通过学习《大学》可以唤醒人们已经快要遗忘了的古代先贤所提倡的重义轻利的道德观念。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大学》中还告诉我们修养品格还要注意相处之道。与人交往,只有诚实公正、真心实意,才能与人和谐相处。“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可见与人交往,诚信是首要的。在如今物欲横流的年代,诚信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抛弃。我们可以看见,路边的乞丐,很多都是假的。路上拾到钱包,本来很好心的等待物种,结果等来的确实无辜被告上法庭。路边碰到老人跌倒,你可曾想到,那也是一个陷阱?那些生活中坑蒙拐骗的事那更是多得不胜其数。我们的社会已经失去了诚信。“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是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毋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与右。”《大学》不仅教育我们要以诚待人还要宽恕待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除了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理想,如何与人相处,还告诉我们要自省。要格物致知。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言欲尽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格物要切己,就是要身体力行。明白空的道理,不去切身体会,一样是得不到自身修养的提升的。现在一些大学生,口头大话一大堆,说的一个样,做的时候就有事另外一个样。知道是远远不够的,要切实付诸行动。

  《大学》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千字,却几乎涵盖我们生活中所有的做人处事,提高修养的法则。读《大学》,胜读杂书万卷。《大学》提供的人格修养之道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和理论启发意义。

思政部:曾明芳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