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院教职工积极响应刘院长号召,组织开展国学学习活动,掀起了《大学》学习的热潮。作为师资发展部的一名专职教师,我也深刻的学习了《大学》,并受益匪浅。下面就谈一下我对于《大学》学习的理解和感受:
第一句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揭示了《大学》的三纲领。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近几年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流文化,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一直是我院所倡导的办学理念。这种理念时刻激励、鞭策着我,更增加了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更加努力的做好教师本职工作,为家长找想、替学子负责,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在明德的基础上,曾子又提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是指人通过“坚定志向、镇静不躁、心安理得、思虑周祥、收获真知”来不断成长,完善自我,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这与在中华传统武术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要求习武者必须气定神闲、心如止水,做到中、正、安、舒,方可真正顿悟,修成正果;以及在工作学习中,要求老师学生教书做学问必须认真敬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能成大器是一样的道理。
后面提到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和“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说明了人们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因果逻辑关系,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要害,否则将本末倒置,酿成大错。教师在授课时,对知识的讲解也应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比如说,对于《高等数学》课程的概念讲解,有的是先叙述再举例,而有的是先举例再引出概念,它们一定有一个先后顺序;定理中的条件和结论必然是逐层递进的;并且运算步骤也是有理、有力、有节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做事情如何分清主次、顺理成章,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要以学习为主,不要沉溺于文体娱乐活动和网络游戏,不要本末倒置,这样才能学有所用。
此外,在第一章第二段中,曾子用“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层层递进,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条目是实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的途径。我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常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做起,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八荣八耻,才能为社会、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曾子对三纲八目做了详细具体的阐述。令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第三章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古人将这句话刻在澡盆上来提醒自己做事情要不断改进过去、不断突破现在、不断创新未来。对教师而言,备课的教材、教案和教法要反复完善、逐年翻新;对科学家而言,理论知识的提出和推广也要经过反复推敲实践,得出新的结果。学院从建校发展到现在,从实验室、大型文体馆和塑胶跑道等各种硬件设施的建成,到部门机构的完善和师资队伍的壮大,正是“日日新、又日新”的表现。再往大说,中国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到今天的繁荣昌盛,不也正体现了这一点吗?
所以总的说来,大学短短的二千来字,深刻阐明了人生和社会的大学问,以及做学问、治国家的最高境界。回到现实,做学问、治国家的根本还是教育,特别是高校教育。于是,身为教育工作者,我要在工作中继续认真领悟贯彻《大学》思想,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学院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师资发展部 任睿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