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的利益冲突


   社会经济发展至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先后经历了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及企业价值最大化,其中企业价值最大化被认为是最优财务管理目标。然而企业在追寻这一目标的同时,股东、经营者、债权人、政府、社会等等之间必然产生矛盾和冲突。这里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股东与经营者,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现分析如下:

  1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因为洞悉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做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于是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

  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经济学家深入研究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发展起来的。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

  2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利益冲突表现及解决措施

  一方面股东目标是追求自身财富最大化,期望经营者每天24小时为其工作,及尽可能的降低所有成本;另一方面经营者在自身薪酬一定的情况下,期望尽可能增加闲暇时间及个人工作的舒适性,比如增加带薪旅游时间,装修豪华办公室,购置高档的汽车等等,但这些都损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实现。

  目前已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股东与经营者矛盾,具体有监督和激励两种方法,监督又分为解聘、法律干预及审计干预,激励又分为股票激励和期权激励等。企业一致公认最好的方式激励。

  3 股东和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表现及解决措施

  一方面债权人的目的仅是获得利息及到期收回本金;另一方面,股东获得债权人资金后,会寻求收益高但风险也会比较高的项目投资,以实现其自身财富最大化。若投资成功,股东获得全部收益,与债权人无关(债权人的利息率是固定不变的);若投资失败,债权人必然面临本金无法收回的风险,导致二者之间产生矛盾。

  为解决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矛盾,现有的最好措施,就是在双方签订合同时,明确指出借钱用途,一旦股东违约,债权人可以终止合同关系,并寻求相应法律维护自身利益。

  总之,企业在寻求自身目标的同时,也要维护好相关者的利益,这才能长期发展下去。

  商学院 冯瑶瑶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