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部 赵冬
在体育锻炼的过场中往往会出现损伤,而运动损伤其实就是运动过程中各类损伤的总称。在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锻炼的过程必须注意做好运动损伤的预防,以免发生伤害事故。学生中的运动伤病主要是关节扭伤、肌肉拉伤,其中以掌指关节及跺关节扭伤最为常见。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个人运动水平、运动场地、器材设施、环境的温度。本文主要阐述一般情况下的预防。
一、加强安全思想意识的教育,增强预防伤病观念,培养学生团结、互相保护的优良品质。
二、科学合理安排体育教学、课外训练、锻炼中运动量。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的差异,了解课程中的难点、难度大动作,事先做好预防的准备。
三、加强全面身体训练,以及专项素质训练。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例如,篮球运动应加强踝关节、膝关节力量的训练,增强肌肉、韧带的牵拉能力预防受伤。
四、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达到适宜的水平,提升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通过各关节肌肉的活动加速全身血液循环,使关节、肌肉得到充分的血液,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弹性,并恢复条件反射性联系,为正式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一般认为,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五、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将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正确方法传授给学生。例如,摔倒时要用到屈肘、团身,以肩背部着地顺势滚翻,不能直臂支撑。又如,从高处下落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并同时屈膝、屈髋以增加缓冲减少冲击。
六、加强医务监督与运动场地安全卫生的管理,对避免运动损伤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