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余婧
“公司治理”这个词对于很多社会公众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很多人把公司治理的概念与企业管理的概念相混淆,其实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那公司治理到底是什么呢?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举个例子,近几年“职业经理人”这个词非常的火,连我们很多大火影视剧的主人公其职业背景都是“职业经理人”,《欢乐颂》中的安迪其职业是CFO首席财务官、《恋爱先生》中的邹北业其职业是CEO也就是首席执行官。现实生活中,很多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瓶颈,老板们自己怎么搞也搞不定;在这种情况下,老板们便开始效仿一些大企业的做法,寄希望于聘用职业经理人来解决问题。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包括一些专家学者、新闻媒体近乎一致地认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是民营企业解决现有的管理问题,进而获得长期、稳健、快速发展的最佳选择,甚至于灵丹妙药。于是,很多民营企业老板开始退居二线,把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来管理。这是很多国际知名公司的发展轨迹,有了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带领公司,公司可能发展的更好。但是,当老板们和股东把公司大权都交给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会不会利用手中的权利去侵害老板们、股东们的利益呢?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股东们就开始努力寻找一种可以监管,制约,鼓励公司经理人,使得经理人利益与股东的利益相一致的方法,例如,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监督经理人,但是经理人通常都设法逃避。或是用高薪酬激励经理人,但经理人依然有侵占股东利益的行为。直至今天,股东仍不断寻求一种机制或制度来监督制衡经营管理者以维护股东和公司的利益。所以狭义的公司治理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
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利害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著名学者李维安认为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也就是说广义的公司治理更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随着社会发展,早期的公司或者说早期传统、作坊式的家族企业,已经逐渐被现代集团化规模的公司所替代。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现代化企业集团不但对行业,对社会、对国家经济政治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企业不光需要保护老板股东的利益,还需要维护公司各方面利益群体的利益,需要履行社会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