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差量分析法在生产决策中的运用


商学院 杜曼

  在企业的短期决策中,生产决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生产决策涉及的范围包括三个方面: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什么劳务(即生产什么);生产数量(生产多少);如何组织和安排(怎么生产)。在生产决策中,生产多少可以通过本量利分析法来做决策,生产什么和怎么生产则可以通过差量分析法来解决。下面将针对差量分析法在生产决策中的运用作一阐述。

  一、差量分析法概念

  差量分析法涉及到差量收入、差量成本的计算。其中差量成本是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的差异数。差量收入则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收入的差异数。预期收入和预期成本也就是相关收入与相关成本,即与特定的决策方案有关的收入和成本。

  差量分析法是根据两个备选方案的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的比较,从而确定哪个方案最优的一种分析方法。决策时,当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时,前边的方案优于后边的方案,则选择前边的方案;当差量收入小于差量成本时,后边的方案优于前边的方案,则选择后边的方案。

  二、差量分析法的运用

  (一)生产什么产品的决策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采用差量分析的方法。例如:当要在两种产品中选择一种生产时,分别计算两种产品的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由于固定成本总额与此决策无关,为无关成本,计算差量成本时不涉及。

  当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时,生产第一种产品;当差量收入小于差量成本时,生产第二种产品。

  (二)自制还是外包的决策

  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采用差量分析法进行决策。通过比较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就可以做出到底是自制还是外包的决策。

  若自制和外包的预期收入相同,仅需分析差量成本即可。计算自制成本时,在生产能力的相关范围内,由于固定成本在自制时是无关成本,故自制方案不考虑固定成本;自制方案如果超过生产能力,需要追加投资,追加的投资则是专属成本,是与决策相关的成本,则要考虑这个专属成本;自制方案要注意是否存在机会成本,如果存在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则是相关成本,则在计算成本时要计入。

  当自制和外包的差量成本大于零时,选自制;当自制和外包的差量成本小于零时,选外包;当差量成本等于零时,自制和外包都可以。

  (三)半成品、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

  对半成品或联产品而言,由于继续加工前的成本为无关成本,因此决策分析仅限于其加工后所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追加的成本的分析。

  若进一步加工所追加收入大于追加成本,则进一步加工;若进一步加工所追加收入小于追加成本,则直接销售。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差量分析法在生产决策中运用的一个方面,纵观差量成本法的使用可以发现,核心问题在于差量成本的计算时对各个方案的相关成本的确认,特别是要注意是否存在机会成本。

  在相关成本中,其他成本如专属成本、追加成本、可延缓成本等都容易识别且不容易被忽视,而机会成本是在众多方案中放弃的其他方案的收益值中的最大值,从而决定了机会成本的判断存在被忽视的风险,因而要特别予以关注。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