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中国传统小说创作的时间意识


文学院 倪童

  人类对时间的体验和认识并不是从抽象概念中发现的,而是在日升日落、四季变换的观察中实现的。

  时间意识的产生,是人类对于天地自然、宇宙时序的认识,开始脱离了迷茫混沌的状态,是人类秩序意识的自觉之始。在时间意识的体验中,人类同时开始了自身肉体生老病死、长有延续的生命过程,以及生离死别、爱恨情仇的精神焦灼体验。

  这种过程与体验,正式小说创作里我们应该重视的时间意识下的再创作。

  在中国传统的时间顺序里,不同于西方的日月年顺序,我们文化中的时间顺序,总体先于部分。整体的重要程度远远超越个体。那么在小说创作当中,我们更是习惯以时间整体性来天人感应天地之道,在不自觉的意识中,以这种整体的道赋予小说以各种意义。

  这种时间思维方式,不仅深刻的影响中国叙事的结构顺序组织方式,也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的叙事能力与叙事手段。

  自古以来,文学家写史作文,往往想要通过笔下的故事展现宏大的叙事。作家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能力掌控叙事发展,以“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的方式与天人之道进行对话交流沟通。这种叙事作品,往往在叙事的开头,有着所谓的“开宗明义”之说。这是典型的中国化叙事顺序。

  这种叙事顺序来源于古人的时间观念与生命意识,与结构之下各个人物、故事之间是密切相关、融会贯通的;这种“开宗明义”实际上是统领全篇的总枢纽。

  当然,与中国传统叙事相对的,是西方小说,他们往往是从一人一事一景写起。不论是哪一种,都有不同的时间顺序特色,都是作家展示自己沟通天人的桥梁与密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