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断章》的多重解读(其一)


  文本语言的含蓄内敛和不确定性给读者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促成了文本意义生成的多重性,丰富了对特定文本的解读。

  《断章》是新月派诗人卞之琳的代表作。被公认为经典现代诗。全诗只有短短四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相对于自然之景,“你”是主体;而相对于楼上看风景的人,“你”是他眼中的风景,成了被别人看的客体。这种主体与客体的位置“悄然”地转换,暗示了事物间普遍存在的相对性。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事有可能变为客体,客体又有可能变为主体,这其中也包含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两个画面表面上似乎互不相关,但“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联系;“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本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发生了联系。是诗人的精心组接,使得生活中十分平常的几个画面变得耐人寻味,阐释了世间万物息息相关的哲理,蕴含着事物间的联系性。

  诗中的“装饰”二字,更被有的人认为是在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蕴含着无限的悲哀。著名翻译家、学者李健吾就曾这样评价:“……都是装饰:‘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但这里的文字那样单纯,情感那样凝练,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我们唯有赞美诗人表现的经济或者精致,或者用个传统的字眼儿,把诗人归入我们民族的大流,说做含蓄,蕴藉。”

  由此,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我们应无限地发挥想象力,尽可能多角度、多层面地挖掘其蕴含的深意,进而丰富对文本的解读和鉴赏。

  文学院 苏静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