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断章》的多重解读(其二)


  文学话语是是社会话语的实践,文本的具体语言形式总是处在具体的社会生活过程中。我们要将文学话语放置在具体的社会语境中去理解,并与特定的时代精神、社会意识、文化状况等因素紧密联系,在准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其其寄托于文本的蕴藉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不断体味、挖掘,使文本的意义丰富、升华,新意层出不穷。这便是对文本的多重解读。

  卞之琳的《断章》可理解为是一首朴素纯美的爱情诗。我们可以想象:“楼上人”对“桥上人”含情脉脉,而“桥上人”却忘情于景,似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现实中这种萍水相逢、转瞬即逝而又经久难忘的一厢恋情怕也是常有。诗歌仅以短短两句就把这种电石火花般的难言之情、难绘之景留驻成永恒,令人回味也耐人遐想。全诗未提一个“爱”字,却让读者体味到了真挚的爱情,此种解读或许是对作者创作本意的超越。

  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与和谐社会的构筑,我们还可对这首诗有创新性理解。前两句诗中“桥上人”同自然之景共同成为“楼上人”眼中的风景,说明人无时不在自然之中,也总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自然的一分子,和自然一起构成美好的风景。“你”关注自然,自然就会以难以描绘的美景回报你。这其中有一定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之意识。“桥上人”白天沉醉于美景辜负了“楼上人”的深情厚意,作者就用浪漫笔法让他在月光如水的夜晚悄悄进入“楼上人”的梦境,以一个主动施爱者的角色尽全力地“装饰”这“楼上人”的梦,让“楼上人”白天里的感情投资在恬静的夜晚得到温馨热情的回报。也许,这回报远远超出“楼上人”原本的希望。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不要吝惜付出,无论是对自然还是对他人。付出必将得到超乎想象的感激与回报。每个人都在装饰着别人的梦,同时别人也为我们装饰着我们的梦。你为别人带来愉悦,别人也给你带来愉悦,这就是幸福。这不也正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吗?

  对《断章》的此种解读是作者创作之处没有设想过的,是我们源于与现实社会环境、社会意识等因素的紧密联系,对其主题的创新与升华。

  文学院 苏静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