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我们要推进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以及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创新。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微课和微课程的关联以及差别。
微课就是指数字环境下的微型教学片段,可以是知识点,也可以是微主题,具备微型、简要、适合自学等特点,呈现碎片化的学习内容。因其微型,便于网络传输和移动,适合学生视觉学习的规律;因其简要,适合自学。
1、微课的组成部分
微课的核心部分是一个片段的教学视频,然后设计相关的素材内容、PPT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习题测试、学生反馈、教师巡视指导、点评等辅助性的教学内容。它给我们呈现一个小主题的组织关系,这种授课方式也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
2、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长较短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关注力,微课的时长一般设置在10分钟以内,短小精炼。有别于传统教学的45分钟一堂课的形式。
(2)教学内容精炼
微课的教学内容要突出章节的重难点内容,主题明显,更加精炼。有别于传统课堂,传统课堂的内容相对宽泛,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有关主题方面的拓展。
(3)学习平台
微课视频资源的容量比较小,支持各种网络视频播放模式,学生可以在线听课或者下载到终端设备上,例如电脑、手机、平板等等移动设备上,反复视听、反复理解。然而传统课堂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注意力,老师讲的内容是一次性传授的,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课下多方寻求帮助,欠缺灵活性。
(4)主动学习
微课形式的授课方式,要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强,建立自己的听课计划和进度,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才能到课堂上展示成果,提出问题,师生共同交流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师主动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毫无准备的接受知识,课下再去解决问题。
微课是把一节完整的课堂内容分解成很多个微课小视频,产生一门微课程。微课程因微课而生,具备微型、简要等特点,同时具备课程和资源的属性,是数字化环境下微型、简要和便于自学为特征的课程学习资源,是适合学生视觉学习规律的新型课程。(是以课时为单位,而不是一个个零碎的知识点)
微课程和微课的教学法,广泛地说,运用微课程资源教与学的方法。具体地说,将学校课堂教学和家庭学习进行一体化思考设计,需要数字化平台作资源支撑,将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把现代化的教学化理念整体纳入教与学、适合学生视觉学习规律的新方法。因而,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值得我们也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投入实践和探索。
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首先是课堂和家庭的一体化,要求学生在家就可以观看视频学习,然后到课堂内展示成果和解决疑惑;其次是课前和课后的一体化,学生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做到课前预习要学习的微课视频,然后到课后消化知识。
商学院 蔡小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