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不同学科体系中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


  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中,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成本核算的结果不同,企业管理者在依据不同的成本核算结果进行决策,导致企业不同的经营行为,因此,成本核算的方法的选用非常重要,下面我将就不同学科体系中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讨论,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实际运用。

  一、成本核算方法

  在现代会计的两大体系中,财务会计的成本核算方法,也称为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其成本包含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其成本构成也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但是,两种成本核算方法中的制造费用这项间接费用的形成方法却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生产环节中的间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手段和方法不同,最终导致两种方法核算的结果不同。

  二、不同学科体系中的成本核算方法运用举例

  为了更加清晰的对两种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比较,我们通过一个成本核算案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加以对比,使两种方法的差别更加引起各方的关注。

  (一)案例

  长江公司生产两种不同规格型号的电风扇,为了便于区别,成为甲产品和乙产品,其中甲产品生产技术工艺过程较为复杂且批量较小;乙产品技术工艺过程较为简单但生产批量较大。在2017年,该企业共生产甲产品10000件,耗费的直接人工工时3000小时,直接材料1400000元,直接人工 80000 元;生产乙产品共50000件,耗费的直接人工工时9000小时,直接材料2600000元,直接人工190000元。该年度制造费用总额为2280000元。

  (二)两种不同成本核算方法

  1、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方法

  首先,制造费用按直接人工工时比例在甲、乙两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则:

  制造费用分配率=2280000÷(3000+9000)=190(元/小时)

  分配给甲产品制造费用=3000×190=570000(元)

  分配给乙产品制造费用=9000×190=1710000(元)

  其次,计算出甲乙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计算结果为表一所示

1.jpg

  2、管理会计的作业成本法

  (1)根据该企业的统计资料,该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的间接费用即制造费用,按照作业成本法的核算需要,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各项作业的成本动因性质,针对制造费用设立了材料运输、材料检验、设备调试、设备运转、质量检验、产品分类包装等六个作业成本库。对资源成本进行分析后,得到各产品各作业成本库的可追溯成本及作业动因等统计资料,整理如表二所示。

2.jpg

  (2)计算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率

  材料运输作业中心:290000÷1450000=0.2

  材料检验作业中心:130000÷520=250

  设备调试作业中心:150000÷50=3000

  设备运转作业中心:1560000÷13000=120

  质量检验作业中心:70000÷700=10

  产品分类包装作业中心=80000÷500=160

  (3)根据成本分配率和各产品的成本动因量,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产品中,具体分配计算表如表三所示。

3.jpg

  (4)根据上述结果,编制产品成本计算表如表四所示。

4.jpg

  (三)根据上述两种成本核算结果,把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单位产品成本计算作以对比,如下表五所示。

5.jpg

  三、总结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批量较小、技术上较复杂的甲产品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批量大、技术上较为简单的的乙产品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被高估。说明,在传统成本法下,批量越大、技术越简单产品,成本信息被高估的可能性越大;反之,成本信息被低估的可能性越大。

  出现成本信息被扭曲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成本在计算方法和分配基础的选择上有重大差别。在作业成本法下,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制造费用,即为不同的作业消耗选择相应成本动因向产品分配制造费用,使成本计算准确性大大提高。扣除产品所耗原材料和直接人工这一不可比因素,仅就制造费用进行比较,传统成本计算法的计算结果导致成本信息被歪曲程度看得更明显。

  商学院 杜曼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