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与其他学科课堂相比,教学场地在运动场地上(如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的特点,并且教学过程也是开放性的。因此,体育课课堂上干扰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往往能分散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所以,每一位体育教师必须做好课堂常规的要求,这也是上好体育课的必备条件和前提条件。如何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呢?
首先,我们要正确理解课堂常规为何物。一般来说,课堂常规分为一般性课堂常规和特殊性课堂常规。一般性课堂常规是对所有课程均适用的常规要求,比如,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严格的课堂纪律。而特殊性课堂常规是指因不同教材和要求而做出的特殊性常规要求。比如,在健美操课上我们一般要求学生做好一般性常规;乒乓球、羽毛球课,两个课程均属于隔网对抗,危险性较小,在一般性课堂常规的基础上,提出增强安全意识即可;而在篮球、足球等同场竞技型,有身体接触、对抗的课程,组织较难,我们就必须提出进一步的特殊性常规要求才能满足既能让学生学会技战术,又能基本保证学生的安全。
其次,体育课课堂常规从要求的时间上来看,我们可将课堂常规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常规。
一、课前常规,主要指教师和学生为上课所做的准备,例如上课集合的地点与时间的要求、服装和鞋及头发的要求、携带及佩戴物品的要求等。
二、课中常规,主要是指对学生出勤的检查、教师对相关教学内容和组织练习时的安全方面的要求、学生遵守相关体育课堂纪律等。
三、课后常规,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安排学生归还体育器材、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情况的小结与分析等。
总之,不管我们如何划分体育课课堂常规,其目的是一致的,就是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提高课堂教学与学习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