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理论中最基础的内容,对其可以从六个方面学习:需求概念、需求影响因素、需求表达、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及需求定理特例。具体如下:
1 需求概念
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是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
2 需求数量的影响因素
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
第一,商品自身的价格:与需求量成方向变化;
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需求量成同向变化;
第三,相关商品的价格:若互为替代,与需求量成同向变化;若互为互补,与需求量成反向变化;
第四,消费者的偏(嗜)好:越喜欢,需求量越多;
第五,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预期未来价格上涨,会增加当前的消费量;
第六,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人口数量增加,需求量也会增加。
上述均是在一般情况下,特殊情况除外。
3 需求表达
需求表达有三种方式:
3.1需求的表达之一:需求函数
需求数量函数:商品需求数量和各种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价格对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影响,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Qd = f(P)
P为商品的价格;Qd 为商品的需求数量。
3.2需求的表达之二:需求表
需求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之相对应的该商品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如下表所示:
价格-数量组合价格需求量
A1600
B2500
C3400
D4300
E5200
3.3需求的表达之三:需求曲线
以图形或者几何的形式来表述需求。特征是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 需求定理
需求定理(The Law of Deman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即是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5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
需求量变动: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表现特点是整个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需求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如收入变),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表现特点是整条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6 需求定理的特例
吉芬物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英国人吉芬发现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但需求量却反而增加。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
炫耀性物品:由美国凡勃伦提出:炫耀性消费:如果完全用价格来衡量需求程度,价格低时买得少,价格高时买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