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遇到不顺心的事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心情大好的时候,连孩子的哭声都是悦耳的;这次考试成绩好,每个老师都和蔼可亲,这次没考好,连自己喜欢的老师都面目可憎……。其实世界是不会随着心情的改变而改变的、人的性格也不会因为你的感受而变化。这种现象与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有诸多相似之处。
在经济学中,逆向选择通俗地可以这样定义:在买卖过程中,关于买卖的对象或过程,如果一方掌握的信息多,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掌握信息多的一方就有可能使对方利益受到损失,掌握信息少的一方第一次交易后发现自己受到损失了,以后交易的过程中就可能会按照违背常理的方式进行选择。简而言之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
二手车市场存在典型的逆向选择问题。高价买好车、低价买差车,这是正常的思维方式。大家都知道,二手车市场上买卖的汽车都是已经被使用过的汽车,这些车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可能经历过不同事故、性能不好,也有可能安然无恙,性能很好。但是这些情况对于买主来说他们并不清楚,他们知道的只有车的使用年限和已经被整修得像新车一般的外观和汽车品牌。支付较低的价格,购买一辆品质比较差的车是正常的,但是也有可能他支付了高昂的价格,最终买回来的是一辆经历了事故、性能很差、空有一套皮囊的滥车。消费者往往吃一堑长一智,做出的选择不再是理性的“经济人”的选择,即按常理“高价买好车、低价买差车”,而是逆向选择:只要是二手车统统不出高价买。长此以往,形成的结果就是差车卖低价、好车也卖低价。好车不愿意进入二手车市场,妨碍了这个市场的正常发展。
逆向选择问题在经济学范畴讨论较多,但是在管理领域也有很强的使用价值。一个单位,有积极向上、努力工作的员工,也有投机取巧、浑水摸鱼、巧言令色的员工。管理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引导、鼓励积极向上的大多数,从而带动改造那些浑水摸鱼的少数。而不能由于少数人的投机取巧就认为所有的人都投机取巧,从而对所有人进行惩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像二手车市场一样,好车因为卖不上好价钱所以不会进入这个市场,这个市场中充斥的就是质量较此的差车;好员工因为得不到鼓励甚至被惩罚,他们只能变得消沉或者离开团队,那么最终形成的就是一个碌碌无为、没有工作积极性的团队。
相同的道理还可以运用到教学和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每个班都有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的大多数,但是不可避免有纪律涣散不爱学习的少数。不要经常由于一个孩子迟到而惩罚全班、也不要因为一部分孩子基础差、态度差而否定全班。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优点有缺点,不要因为孩子的某些缺点而全盘否定,这样只能毁了孩子。
有的时候,眼里要能容得下沙子。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