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把握时度效 做好新闻舆论工作——读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有感


  习总书记曾引用张居正的话:“审读时宜,率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在新闻报道中,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最佳时机,在合适时间编发合适的报道,才能充分利用新闻资源,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实现报道价值的最大化。时效性和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特征,但是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时效性和真实性却成为新闻舆论工作的两大问题。

  根据传播学“首发效应”,首发信息对受众形成的“第一印象”,会先入为主,再要改变过来就很难了。在最近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源于某些新闻媒体“据目击者称,事故是女司机穿高跟鞋逆行导致的”这样一句未经证实的报道,使得事件中的女司机被推入舆论漩涡,一时间关于女司机“穿拖鞋”、“逆行”、“违规驾驶”等词语充斥着网络空间,而女司机也一度遭遇被“人肉”。突发事件中,各大媒体争抢新闻“首发”,尤其实在新媒体海量传播的条件下,失去时效就会陷入被动。但报道中某些信息未经核实、没有官方回应的报道,会导致社会公众对新闻事件及事件关键信息的误解,也会影响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

  新闻报道工作强调“第一时间原则”,但是更应该精准研判、精准发力,讲求真实性,把握好新闻报道的火候和分寸。当前的新闻舆论工作,因网络传播而彰显新特征,在信息传播渠道通常、便捷、多元的当下,社会舆论传播直接反映在各种类型的媒介渠道上,媒介的选择性,媒介的议题设置及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决定了在一些事件中舆论的偏向。因此,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要严格把握舆论引导的尺度,合理有效运用新闻媒介,把握好传播的分寸,真正做到“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