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璀璨的历史灯具艺术


  灯具是中国古代主要照明的承载物,从考古出土的发现情况来看,在战国就有了精美灯具的使用,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灯具的产生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掌握人工取火的技术之下,为了满足人们各种照明方式的需求。这些用来固定火源的设备经过不断的改进与演化,出现了专门照明的灯具。

  1. 战国、秦之华灯

  战国时期是我国冷兵器时期,也是青铜制品最广泛使用和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在富裕的上层人当中普遍使用的是铜制的灯具,而相反的下层人士大量使用的灯具则是陶制的灯具。这一时期青铜类的灯具精美堪称艺术佳品,出现了人俑形灯具、多枝灯和日用器皿形灯具。如河北平山县中山王陵墓出土的银首人俑灯,这件灯具塑造了一个宫廷奴仆的形象,发髻梳理有致,两只眼睛是用宝石镶嵌,眼神微微向下,炯炯有神。

  2. 两汉之精巧实用灯

  两汉时期,灯具制造工艺有了进一步发展,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青铜继续盛行,灯具制作的材料丰富多样。从形态上来说,汉代青铜灯具形式多样,除了人俑形灯具之外,还出现了动物形的灯具,设计精美,工艺精湛。如江苏扬州东汉墓出土的错银铜牛灯,造型强壮有力,虽然微低着脑袋但是气势汹汹,牛的尾巴都卷起来向上,动态十足。灯具整体分为几个部分构成,动物躯干部分是空的,是收集器也是净化器。灯的背上驼有一个灯盘,灯盘上有个防风的灯罩,不仅可以控制光的稳定,还可以防止火被吹灭。罩上面有个烟盖,可以把烟导入在后面长长的烟管里,很像现今生活中的抽油烟机,烟进入烟管被收集到动物的腹腔里,那里装了很多水可以起到净化烟的作用。这也许是我们国家最早的清洁型灯具了。

  3. 唐宋元时期走向世俗的灯

  唐宋元时期青铜器走向末端,陶瓷灯具成为这一时期的主体,它在技术和艺术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在这一时期灯具出现了新的形态,并且形式越来越简单。出现了盏座分离的设计,以前的双层盛盘变成了一个单体的碗、盘和或钵。在这一形式的基础上,在宋代出现了省油灯。省油灯又被称为是夹瓷灯、清凉盏,1999年在三峡库区的涪陵石沱墓地出土了一盏省油灯,它的原理是双层瓷中间是空心的,碗的边上有个小圆嘴,用来给夹层瓷里注水,上层碗里放上油和捻子,当灯点燃的时候,油碗会发热这时候油的消耗就会加快,这时夹层瓷里注满的水可以凉却油,以达到省油的功效。

  4. 明清时期烛灯百花齐放,宫灯精彩绝伦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灯具发展最辉煌的时期,烛灯工艺花样百出与宫灯的兴起开创了我国灯具的新天地。烛灯,由原来单一的功能转变为体量大且专供庙堂供奉的灯具,以及体量小的桌面烛台两种。从造型上看烛台的样式多趋于六瓣,八瓣花的设计。在明清瓷质工艺快速发展中,出现了粉彩、五彩、斗彩的工艺,形成了这一时期五彩缤纷的烛灯。另一方面出现了以玻璃、掐丝珐琅并镶嵌宝石、裹金的烛台造型,十分奢华。宫灯始于东汉,盛于隋唐,兴于明清。它以上百根细木条做骨架,多以六方形态为主,分上下两层,上大下小,像极了中国古建筑里的亭子造型,配上精细复杂雕刻的装饰,镶有玻璃和绢纱,并画有各种吉祥图案的彩绘灯,彰显富贵和奢华,充满了宫廷的气派和建筑艺术之浓缩之美。

  作为当今设计人员应该从这些优秀的设计中汲取营养,把握好民族文化精髓,结合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才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具有民族使命感的设计来。

银首人俑灯

错银铜牛灯

省油灯

宫灯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