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市民社会与生产关系理论的衔接


  马克思的思想来源于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又具有明显的政治经济学背景,为了解决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冲突问题,从1844年开始,马克思着力于从市民社会法哲学研究角度转向了政治经济学分析。所以,马克思在对市民社会的剖析视域都为政治经济学角度。马克思意识到市民社会在本质上为一个经济实体,所以只有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研究市民社会才能使得人的解放具体化。

  从《哲学的贫困》开始,马克思着手于使得社会理论正式与生产关系理论相衔接并使唯物史观之公开问世。首先他深刻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等一系列规律,使得“生产关系”的科学概念得以确立,马克思系统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规律,这标志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与生产关系理论实现了正式衔接,同时这也更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使得其范畴衍射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问题上,并且使之成为为唯物史观的一个核心阐述的问题。并且他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观点出科学的阐释了隐藏在劳动内的双重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为生产关系的内涵,而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人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上表现为一定的生产力,人堆自然的改造利用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力才是推动社会历史的最终发展动力。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规律。马克思以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解剖析市民社会的结构和本质矛盾,把市民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作为全部历史之基础,使哲学思辨终止于现实生活面前,实了作为“历史科学”的唯物史观之创建。纵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轨迹,我们发现,马克思主要是通过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分析,并且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与国家的彻底对立的思想深入研究,立足资本主义的社会背景在对其进行剖析的接触上完成了从法哲学视角到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转化,并且最终揭示了市民社会的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并且通过后来在政治经济学视域对两种关系,指出了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并且通过对国家、宗教、法的研究指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并且最终完成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面论证,找到了德国人重新解读历史的角度。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随着市民社会的理论的不断成熟最终走向公开面世。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