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 雷雨
2019年4月17号16点,传媒楼416播音与主持艺术办公室组织教学内容案例选择的专项备课会。我与本院孙宇茹老师就播音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部分的案例选择进行了沟通交流与学习。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门偏向实践的学科,理论的指导作用,往往需要落实在个案中才能实现。会上孙老师就所授科目《朗诵艺术》提出了自己的案例选择标准——以经典为主,她提出,朗诵的要义在于对古代及近现代经典文学作品二度创作,这样才能较好地将朗诵的经验复制到新的作品上。她列举了在前六周上课的一些案例,例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等,均是经典的近现代诗歌。不同的是,我更倾向于选择时效性较强的案例,比如在《播音与主持艺术导论》播音主持创作构成系统一章中的文本主体一节,在文本主体构成的部分,讲到音乐、音响等构成要素时,一般会选择用央视《新闻联播》的片头曲或央视《天气预报》的片尾曲为例。在实际课程教学中,我只是简单提了一下这两支耳熟能详的曲子,然后播放了央视王牌节目《朗读者》和《经典永流传》的片头,以更好地突出传播效应中的“新”。
在对之前课程交流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经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偏向于艺术范畴的理论,经典案例更加合适,而偏向新闻与传播、编导与策划、制作与创意范畴的理论,时效性强的案例更加合适。同时,我们在交流中得以取长补短,孙老师说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适当加入一些新型的案例,以拉进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而我应该把传统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用语言描述,而是用音频、视频等方式呈现经典,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本学期集体备课会的开展,方便老师们在教学的各个阶段与层面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年轻教师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