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 王丹
4月23日下午,个人参加了西北大学教学名师讲堂活动,有幸聆听了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冯博琴老师题为《回归本分,以站好讲台为天职》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
冯教授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第一届高校教学名师奖等多项荣誉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但他讲到自己最喜欢的不是这些头衔,而是作为一名老师的本分------授课,这也正是老一辈教师崇高师德的印证。冯教授的风趣机智幽默令人印象深刻,一登讲台就以现代流行语“理工男”来形容自己,尤其是后来介绍自己77岁高龄时,座位席中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因为冯教授的睿智和饱满的精神让人感觉不出他已是古稀的老人,使得大家十分的敬佩。
冯教授开篇简要介绍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即一是回归常识。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二是回归本分。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三是回归初心。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是回归梦想。要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特别是提出了中国大学“严进宽出”、“快乐大学”的现实,大学生学业压力不大、高校教师机制不健全或者偏向科研而忽视教学导致本科生教育“产出”越来越低,普遍现象是“到课率高、抬头率低”。所以当课堂教学没有质量时,一切教育目标和追求都可能成为一句空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乃至于赋予大学何种“伟大的使命”都应该从最微观的课堂教学开始。
教学改革尤其是高校教学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从课堂的战略地位出发,确定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堂才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的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而当下的传统课堂存在三大无法破解的难题:1.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记得多年前知名作家韩寒在他的代表作《三重门》中写道----我们的教育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全才”,让大家都成为“王者”,结果事实是王者毕竟是少数,所以我们退而求其次,培养“人才”。高等教育该如何培养学生,这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2.教师进步和职业幸福感的问题。高校教师虽没有基础教育教师的升学压力,但是科研、职称、收入这些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压力,特别是一些高校重视科研轻视教学也使青年教师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迷失方向,二科研耗时费力、常常事倍功半,久而久之,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不高,道德感降低。3.学生的素质和应试水平共同提高的问题。就我讲授的英语课来讲,这确实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英语学习在高等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高考到大学英语四六级到研究生入学考试,托福、雅思考试,英语绝对是应试中的难题,所以平时在授课中我会不自觉地加入考试内容。但是英语本质上是一门语言,它的实际应用性和操作性也很强,而后者更注重口语和听力,这些都不是考试的重点,所以英语授课的目标到底是应试还是实战素质的培养,这应该是一个需要反复探讨和论证的问题。
事实上,冯教授的讲座更大程度上接近于授课,平实自然、逻辑清晰、语言简洁,与台下的老师积极互动,而这正是教学名师的个人魅力,让人倾慕,给人积极进取的力量。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向这些名师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