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白春梅
4月25日下午,有幸前往西北大学聆听了国家教学名师、原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房喻教授所做的《我所理解的教师与教育》报告会。房教授从“国家因教育可以强大,国民因教育可以文明”、“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教育可以丰富人的内涵”、“敢于担则、富有情怀和特别努力是通向优秀的唯一途径”、给年轻高校教师的“几点忠告”等四个方面作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房教授旁征博引,通过古今中外大量优秀人才的事例阐述了教育是一项神圣的、可以惠及千家万户的事业;是一项可以让个人成才、让民族进步、让国家富强的事业;能够从事教育是教师的幸运;要能够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要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必须专业过硬、人品过硬、做人要有品味,还要有情怀等观点。通过聆听房教授的报告,让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
1.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富强、繁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当代世界强国来看。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改革开放后派遣大量留学人员、建立学位制度培养大批学士、硕士、博士人才。这些重要的制度使中国劳动力素质显著提高,中国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前只占美国的15%追至现在的80%左右;日本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仅用60年时间从一个落后国家跻身世界大国之列、成就了近代世界史上“大国决起”的独特模式;搭乘五月花号的103名清教徒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在上岸后16年建立了北美最早的大学哈福大学、140年之后才有了美国和美国宪法,注重教育是至今让美国立于世界之巅的奥妙所在;在人口不足1000万的以色列,大学比什么都重要,希伯来大学比他们的国家还要早25年。伴随着中国的富强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关注教育、投资教育,田家炳、杨国强、任正非、马云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丰富人的内涵。站在人工智能之巅的李飞飞曾经是一个清洁工、洗衣妹,但是教育让它成为斯坦福大学的终身教授,是让所有美国人膜拜的超级偶像。中国科学院院士贺富强认为高考不仅给青年一代带来希望与实际意义上的未来,而是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促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巨变。俞敏洪、王毅、李东生、陈凯歌、易中天、张艺谋、刘震云等社会各界的精英都是因为高考、离开了祖祖辈辈耕织的土地,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刘震云说“如果没有77、78年恢复高考,那我可能想我的表哥一样,在建筑工地搬砖”。通过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他们不光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国家、社会的面貌。
3.敢于担责、富有情怀和特别努力是成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途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让学生尊重。要得到学生尊重依靠的是渊博的知识、博大的爱心和持之以恒的努力。2018年去世的粒子物理与天体物理学家、科普作家霍金,在20多岁患罕见疾病,又乐观地活了50多年。去世后霍金的骨灰安放在伦敦西敏寺大教堂,与牛顿和达尔文为邻。FAST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南仁东70多岁高龄几乎没有节假日,每天处理上百件工作邮件,他经常跟同事算一笔账“如果因为工作没做好FAST停一天等于国家白扔了12万”。不光要有学识和努力,还要有一颗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心。易刚、张维迎、海闻、林毅夫等四位泰斗级的经济学家都是1994年左右从美国、英国学成归来留学生。早在美国留学期间,海闻、林毅夫、易刚就结成“君子之盟”探求中国经济改革路径,回到北大后拉上刚从牛津毕业的张维迎创办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有的是教育工作者,有的不是教育工作者。虽然他们都是取得卓越成就、做出杰出的大人物,距离我们这些小人物比较遥远,但是通向成功的道路上他们的努力、情怀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