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杜曼
2019年4月27日我有幸与商学院的白春梅、杨江丽和蔡小娟老师参加了在长安区西北饭店举办的“2019年西部地区经济学教学改革与经验研讨会”。
该次会议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办,邀请国内知名专家、长期致力于经济学教学和改革的一线名师,分享经济学科教学经验,共同探讨经济学领域热点和相关专题。目的是加强我国西部地区高校经济类专业教师的联系与交流,建立一个经济类教师交流、互动的平台,加强经济学专业教学研究与改革,切实推动经济学专业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本次研讨会将采取专家讲授、现场提问和会后交流沟通的形式。
会议共有三位专家教授发表了演讲。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方福前教授发表了主题为《中国经济减速的原因与出路分析》的演讲,在演讲中对中国经济减速的不同专家的观点进行了介绍,张教授摘引的四个观点分别是:三期叠加说、(全球)经济周期下行说、产业结构调整说、全要素生产率说。通过对四个观点进行剖析,并采用统计数据进行比照,指出了四个观点的在理论阐述中存在的缺陷,指出因果关系的逻辑混乱。
张教授通过对第四个观点“全要素生产率说”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从该学说的理论基础索罗模型出发,发现在使用索罗模型来估计我国全要素增长率的文献基本上都假定资本-产出弹性系数(或资本对产出的贡献份额)α是常数,因为索罗模型里α是个常数。假定在数据样本期间的α是不变的。假定在1979-2009年这30年间α都是0.711。这种假设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随着技术水平的变化和经济中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化,是可变的而不是不变的。
张教授找出了问题所在,并做了设想,那就是要把索罗模型中的常量变成变量,因此需要获得其他学科的相关人员的帮助,通过反复的探讨与沟通,最后确定了对统计学有着深入研究的人的帮助,在课题研究中加入了统计学博士生,该博士生对统计模型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讲张教授的设想变成了现实,创建了一个α(t)索罗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出来的全要素增长率变化与我国经济增长率变化在时序上是高度吻合的:全要素增速下降在前,GDP增速下降在后,符合因果逻辑关系。
通过此次会议的学习,张教授对自己在科研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特别是对自己在研究中的学科配合带来的益处给与了高度评价,也是我自己深刻的认识到,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学科互补出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