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杨江丽
2019年4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办的“2019西部地区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与经验研讨会”在西安长安区西北饭店举行。我有幸与其他三位老师代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一起参加了本次会议,聆听了国内知名专家,一线教学名师对于教学方法,科研项目申报,核心论文选题,中国经济现状的分析等等。参加完本次研讨会,我收获颇丰,也深有感触。
一、 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方面的收获
1.对于中国经济增速的新认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家方福前教授对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原因的分析。近几年,中国经济中最令人瞩目的事件莫过于经济增速持续下滑,更为关键的是,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很大,经济何时止跌企稳或止跌回升还是一个未知数。方教授用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整理各种观点,并通过搜集国内外大量的数据,依靠其他经济学专家的帮助对这些观点进行一一论证。最终,方教授认为,近几年导致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原因不能归结于全球经济周期下行,也不能归因于中国前期刺激政策、更不能归因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导致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是因为中国TFP增长率的显著下降,TFP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速度减慢,因此,中国经济减速主要是技术性减速,而不是结构性减速和人口(劳动力)增长的减速。结合中国现状,从长期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应该是来自创新和技术进步,“创新驱动发展”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2.教学方法的新收获。
西安理工大学能源金融领域专家孙赵勇老师依靠自己多年在《计量经济学》方面的教学经验,提出学生普遍认为《计量经济学》难,是因为老师对于学生的引导,课程的衔接、梳理做的不够好。担任此门课程的老师应该认真梳理梳前期课程,如微积分、概率统计、线性代数、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等相关课程的相关内容,要与相关任课教师要多交流,做好衔接、认清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梳理案例库、资料库。这样,再难的问题也就简单了,学生就很容易也就有兴趣去接触,去学习。从而改变学生对于本课程的一贯认识。
二、 对于个人的启发
通过本次研讨会的学习,我觉得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能拘泥于自己所教授的一门课程,照本宣科,而应根据自己所担任课程的专业,广泛的涉猎整个专业课程知识,能将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
同时,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也要有不断通过互联网、各种新媒介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在科研方面要善于发现、探索,钻研的精神,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