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白春梅
5月16日下午,本人前往西北大学聆听了西北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2019年教学名师讲堂”第六讲。此次讲座邀请了陕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傅钢善老师,他所做的报告名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上好一堂课”。
除履行上述职务、获得丰硕成绩外,傅老师在全国多个省份多家高校担任不同级别的授课大赛评委,对于高校课堂存在的问题、国家对高校课堂的新要求、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思政教学与教学思政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傅老师从高校教师如何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入手,分别从“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课前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中信息化教学组织”、“课后信息化教学服务”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上好一门课及其重要性。
1.关于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傅老师认为对于高校老师而言,教学和科研是一面硬币的正反面、一个人的手心和手背。不搞科研的老师不可能上好课,因为它不能掌握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科研是对教学的促进。如果一个老师只搞教学,只适合中小学、高职和中专,不适合大学。同时,教学是大学老师的最基本要求,老师的自信来自于课堂、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来自于课堂。
2.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的课堂整体情况是不能让人满意的,逃课率高、抬头率低,玩手机、睡觉很常见。2017年9月8日,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文中提出了“课堂革命”的重大课题。教育部提出要对大学生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教育的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的“金课”。高校要明确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2018年8月,教育部全面取消清考制度,就是不给不认真学习的学生留退路。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未来将会出现三个“一去不复返”: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睡觉娱乐,无所事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一部分教师“认真培养自己,稀里马虎培养学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一部分学校“领导精力投入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不足,学生精力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足”的日子去不复返。
3.课前信息化教学设计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转变教学理念,要从传统的“教为中心”转变为“学为中心”,老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服务、支持、指导、帮助。要从传统的以学生为中心向以能力为重点、关注学习过程转变。二是基本方法的转变, 课堂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例如授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问题向导和目标向导;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多样化,如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项目化学习、情景化学习、场景式学习等。三是将教学设计转化到多媒体,过程中要注意构成元素适度、信息容量适度、技术手段适度;要做到有利于问题解决、有利于学生认知、有利于视野开阔。
4.课中信息化教学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书育人、创新教育、过程要完整、创新教学方法(微课、在线课堂、混合式学习方法的使用等)。课程中信息化教学组织的及门目标是实现走向生活的课堂、走向智慧的课堂、走向未来的课堂。
5.课后信息化教学服务。要关注教学研究,从单一评价向多维评价转变、从结果性向过程性评价转变、从量化评价向质化评价转变,从课堂学习向资源学习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