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姚娜
2019年5月16日。我聆听了在西北大学南校区举行的2019 教学名师讲堂第六场报告。此次报告邀请的是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陕西师范大学傅钢善教授。在报告中,傅教授主要从高校人才培养新要求,课前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中信息化教学组织以及课后信息化教学服务四个方面进行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报告。通过此次报告,让我在面对信息技术环境挑战下如何上好一堂课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肩上所扛的使命是光荣的,责任是重大的。特别是在教育部提出的对大学生合理“增负”的要求下,教师应该以教好学生为自己的本分,提升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高校教师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专业课教师制定“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将学科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与教学结合起来,以研促学,提高本科生课堂的教学质量。高校教师只有在搞好科研的同时才能提高教学,科研是对教学的促进,教学和科研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教师应该正确的对待教学,不能把教学当成可有可无的事情。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对高校教师来说,上好一堂课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信息来源太过于广泛,特别是各种免费的公开课、微课以及慕课的推出。高校教师如果想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创新。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由原来的“教为中心”转变为“学为中心”,同时,教师还要有一个角色的定位,即服务、支持、指导和帮助的角色。教师要认识到,教是为学服务的,应该考虑学生的需求。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重点,关注学习过程。
其次,教师要对信息化教学设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信息化教学设计不是对“信息化”进行教学设计,而是对“信息化教学”进行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备教材和备学生。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多要素构成的学习系统为着眼点,重视文本与信息的结合,面向过程和基于资源的设计,突出的是“学”。要根据学习者特征和学习需要,将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环境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以达到过程最优化而编制的教与学的实施方案。信息表征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对于书上的图片或文字一定要进行转化,换一种表述对书上的内容进行解读。这样可以让学生觉得教师的教学并仅仅只是照本宣科,而是有自己的创新在里面的。
最后,教师要开展混合式教学方式,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人才要做到:接受新的知识多种形式,解决实际问题多种方法,关注前沿热点多种观点,交流互动做到走心入脑。教师要在教学中开展走向生活的课堂,走向智慧的课堂,走向未来的课堂,提升课堂的内涵和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