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 张静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我们的生活还是学习都在经历一场数字化、网络化的变革。在教育领域,学校课程、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内容都与新媒体技术不断深度融合,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开展教学已是当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很有幸在5月16日下午参加了西北大学组织的2019名师讲堂的第六场《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上好一堂课》,这场报告是由陕西师范大学傅钢善教授主讲,傅老师是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这场报告傅老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分别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课前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中信息化教学组织、课后信息化教学服务四个方面进行较为系统地阐述。
报告一开始傅老师首先给大家明确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2017年9月8日,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发表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文,在文章中提出了“课堂革命”的重大改革命题。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成都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的“金课”。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傅老师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大学课堂,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睡觉娱乐,无所事事”;一部分教师“认真培养自己,稀里马虎培养学生”。
作为教师本身我们有没有存在问题?我们的课程是水课吗?所有的专业课都要体现它的育人功能,如何让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心服口服。我们应该如何改变?傅老师说作为大学教师我们要活的自信一定要过教学关,我们要反思我们自己,清楚教学的重要性。任何一堂课第一要认真的进行课前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多要素构成的学习系统为着眼点,重视文本与信息的结合,面向过程和基于资源的设计。突出的是“学”,将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环境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以达到过程最优化而编制的教与学的实施方案。然后再将教学设计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第二课堂中的信息化教学组织,完整教学过程从课程的导入、讲授、交流互动到归纳总结。多媒体与板书使用恰当合理,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培养人才做到:接受新的知识多种新式、解决实际问题多种方法、关注前沿热点多种观点、交流互动做到走心入脑。在信息化教学组织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比如翻转课堂、微课。第三课后信息化教学服务。教师应该关注教学研究,学习分析技术应用。创新学习服务支持,从课堂学习到资源学习。借助于信息时代下的新工具进行资源的在加工,做到为我所用,支持学习。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顺应社会及教育的发展,不断的进步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来提升我们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这堂讲座对我自己真的是受益匪浅,给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和应用上有了很大的专业指导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