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 张亚文
5月23日,本人有幸聆听了2019年教学名师大讲堂第六讲的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刘三阳的讲座《教学能力纵横谈》,深受其感染和启发。
刘教授结合教学这一主线,阐述了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课程与专业建设的关系及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他提出,教学能力是教师的主要能力之一,是决定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教师应把教学能力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夯实业务基础,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刘教授指出,大学教学内容内涵丰富,教学工作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和龙头,除了课堂教学,还包括教材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其中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手段)、毕业论文设计和学科竞赛指导工作、信息技术的运用,课外竞赛的指导培训;教改项目和教学成果的申报;对教师的传、帮、带等。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教师开拓思维,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将其成果应用到教学当中。在授课的同时,大学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和各种赛事指导工作,在实践中全面提升教学能力。
刘教授指出培养青年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教学能力是高校的当务之急。随着青年教师数量的增加,青年教师成为影响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讲好每一堂课也是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刘教授从“讲课入门”,“名家名言、名人轶事的启示”,“良师怎样炼成”,“教学方法探讨”四个方面,和大家分享经验和心得。对于青年教师,要尽力做好五个“三”——三基,三心,三问,三重角色,三个境界。三个基本指的是基本职责,基本要求,教学基本功;三心即爱心,留心和用心;三问就是问自己当学生时,对老师有哪些要求和期望,过去的老师有哪些教学方法、经验和缺点,还要问自己做好当教师的准备了吗;三个境界就是要做到愿听,爱听和享受,努力做一个智慧教师,从而形成和睦的师生关系。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入职的新教师应不断提升教学基本功,其中尤其注意应注重教材处理。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同时扮演好三重角色。教师不能,教师不能仅仅像搬运工一样,把教材的内容直接搬到课堂上去照本宣科。而应进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作。根据自己教授的对象编写“剧本”,设计课堂活动,然后亲自登台表演。
一堂好课教师讲起来应该收放自如。如何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呢?首先要对教材深钻细研。同样一个知识点,根据教学对象的需要,教师能讲深也能讲浅,能讲长也能讲短,这才叫吃透了专业知识。刘教授指出,专业知识根基不扎实是许多当代青年教师的通病。青年教师应注重专业知识的加强。
正如刘教授所言,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教师应“学”“术”并重,不能忽略“学问”这一根本。在吃透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再加上得当的教学方法,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钻研专业知识,同时扩大知识面,涉猎广泛,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全面提升教学能力,才能成为一位真正合格的大学教师,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