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党洁
在我国,人们对教师一直寄于较高的期许,从孔子被尊称为“万圣师表”,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语言表述。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教师也有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一流大学的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师德师风是评价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
做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应该培养自己的职业自信心,职业自豪感,树立一日从教,终生从教的远大目标。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教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就如同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经典格言所说:“全体“现代”人都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们正在为一项不朽的事业奠基,我们当前的努力将永存于未来,我们今天的奉献将永载于史册。我们知道,这必是百年后的结论!”
做为一名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首先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应该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时,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比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会带领学生阅读新闻作品,那么在新闻作品的选择中,不能只考虑时效性与适用性,还应该重视作品的思想性,要考虑所讲作品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比如可以多选择反映党和国家在各个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新闻作品;二是在讲具体历史事件时,需要有隐恶扬善的意识,即对历史中正面的人和事可以多讲、细讲,对那些相对来讲负面的人物及事件尽量简略;三是在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尽量肯定其积极的一面。
做为一名高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喻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工作中,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负责,应理解学生的求学之心,理解学生家长之心,家长将学子送入学校是希望他们能成人、成才,而学生们能够坐到教室中听老师讲课是期望能够从中汲取知识,或是思想之启迪。因此教师应上好每一堂课才能满足学子、满足家长的期望。另外,讲好一门课也是高校教师安身立命之所在,高校教师应练好讲课这一基本功,才能实现个人之价值。正如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经典格言所讲:“全体“现代”人都要有这样的认知:我们一定要把一批批“现代”学子培养成优秀人才,使他们一个个进入主流社会,我们就实现了自身的最大价值,也将无愧于此生斯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