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 崇宁
6月4日,我和同事们有幸聆听了西北大学国家级教学名师赖绍聪教授的题为《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让每堂课深入人心》的讲座。赖教授的讲座紧贴教学实际,从微观角度把脉教学问题,令人深受启发。
赖教授的讲座共分四部分内容展开:
一、 教学的内涵
赖教授在回顾了我国历史上“教”与“学”以及“教学”的概念后,为我们总结并深入阐释了新时期教学的内涵: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人类经验传授的活动形式;教学将传授的内容,经科学的选择,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形成的教学体系;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精心安排的过程中进行的;教学所要实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有人格的完善、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赖教授说,老师们平常上课最怕只设定知识目标,实际上,更要有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实现以上三大教学目标的形式有: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复式教学和信息化教学,其中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形式,也是最重要的形式。而课堂教学赖教授又划分K型(孔子型课堂:知识驱动、教师主动、学生能动)、S型(苏格拉底型:问题驱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F型(翻转型课堂:基于MOOCs的在线学习,强调质疑)、A型(自主型课堂学习:兴趣目标驱动、自主自觉行为、课内外联动)。赖教授说,新时期,我们更加提倡的是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讲究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能够掌控课堂气氛,把复杂问题讲简单。因此课堂教学需要精心设计、课堂细节需要深入研究。
二、 教学设计的概念
赖教授说,课堂设计就是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关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方案。它是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的原理和教学目标要求,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和策划。教学设计是一门严谨的学问,它既要有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又包含了知识的艺术再创造性。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最优教学方案的系统决策过程。课要上出“个性”,突出课堂教学的设计性。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细节的研究与搞科研一样,就是科学研究。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三、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赖教授说,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立人教育”,我们要培养的是拥有独立人格、探索精神、学习能力和践行能力的人才。拥有独立人格、探索精神是指有高情商,拥有学习能力和践行能力是指拥有高智商。教师只有认清教育的本质才能明确教师的职责、正确凝练和选择教学内容、正确设计和选择教学方法。
做好教学设计还要精心凝练教学内容,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将自己长期积累的研究多获得的感悟,自己对学科的认识过程和体验,自己在领悟学科内涵过程中走过的“弯路”,自己对学科体系认识和感悟之“精华”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站在“你”的肩上认识世界。赖老师强调说,“你在大学工作,不教书?干什么?你在大学教书,不科研?教什么?”
课堂设计要采用合理的策略和有效的方法。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为学而存在,学又要靠教来引导,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形式,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要由教学内容来决定。教师要通过精细的教学设计实现三大转变,把教从知识传授为主逐步转向以能力提升、价值观引领为主;把学从模仿仿效为主转向探索、实践合作学习为主;把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我想学、我会学。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以学习者为出发点,强化“思想方法”的渗透,从而使学生了解认识自然、理解社会的正确路径;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认识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加强“学法指导”,从而获得获取知识、追求真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性。
四、 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
(一) 基础信息分析
其一要明确“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国家“标准”是设置专业的基本标准,是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指导性规范,是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教师应基于“标准”,高于“标准”,突出“特色”。其二,要分析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不同的本科专业,由于其学科长期发展的积累,必定形成其特定的知识体系,教师应明确授课对象所属专业应该具备的知识和结构体系、本课程在学生知识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上游及下游课程需要为学生奠定的知识基础和技能要求,这些都关系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其三,教材及阅读资料分析。必须明确分析参考教材及阅读资料选取的必要性和选取标准,要基于知识拓展、能力提升和探索研究。较差状态是选取教材、照本宣科;通常状态是依据学科发展趋势、专业知识结构需求、选取教材;理想状态是有自己体现学科特色、自身感悟的教材。其四,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包括已掌握的知识、已具备的技能;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认知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行为、学习风格。一种温暖,有人情味,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也更容易接受来自教师的价值引导。其五,教学目标。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教学选点及教学实施策略。其六,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本堂课的重点与难点,关键是明确重点、难点的处理措施、应对策略,包括教学内容的凝练、教学方法的选择。
(二) 教学内容的安排
建构教学内容体系的核心,是要让学习者通过内容的学习,理解“内容”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智慧”,而不是仅仅去关注学习者能够“记住多少”。合理选择与精心凝练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习者通过内容学习完全清楚教学内容所要表达的论点,并且可以与用来支持论点的论据有机的联系起来。也就是不仅仅停留在“浅表学习”,而是应进入“深层学习”。教学内容应该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向教学内容所要表达的论点和思想,使学习者把新的信息与他们已有的信息和实践经历联系起来,从而引发学习者自身的对比、分析、思考与反思,甚至引发学习者对信息的质疑与挑战。选择教学内容应注意,教学内容应该能够写学习者用作发展知识的基础、发展学习技巧、提升自我学习意识。教学内容凝练的基本思路是密切结合学科国际发展趋势,梳理课程教学核心知识,使教学内容尽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将教师研究成果充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实质性地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教学体系;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总之,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是教学内容凝练提升的基石。再进行凝练时,教师可先分析本堂课核心知识点,发现核心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核心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以核心知识点为节点的知识导航图。教师要精心设计每堂课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包括回顾、引入、展开、归纳、引起思考五个步骤,每一步都要充分融入教师自身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感悟。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学生从学习中“学会思想”、“生成智慧”、“生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应当是贯穿于各类、各门课程的灵魂。
(三) 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策略的选择原则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提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目标就是激发兴趣、留下思考。教学策略有多种:情境创设策略、探究性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策略、STSE策略(由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构成的STSE教育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指导和实施学科教育的新理念。)、科学史教学策略、概念图教学策略、问题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等。
(四) 教学方法的选择
有效的教学方法有:传统板书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板书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具的有效使用、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师1/3站位。教学方法的使用因教师而异、因对象而异,因课程而异,无同一模式。其一,依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设计出每堂课合理的多媒体(流程结构)与板书结构(逻辑模式)。其二,教师的语言要精炼、规范、激励、动情、启智。其三,两个1/3站位即站在讲台1/3位;目视前1/3为学生,以视控全教室。其四,教师要将自己摆进去,让学生站在“你”的肩上认识世界。其五,要提倡和体现质疑与挑战精神,不让学生对书本和老师产生迷信。其六,教学是一项留“白”的艺术,课堂需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改变成教师一个人的演讲。其七,启发学生学会提问。提问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和核心,提问是学习隐性知识的最好途径。提问是最具创造力的品质。其八,合理把握适时、适度的赏识教育。其九,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提升授课质量的重要推理。其十,丰富的课堂过程。教师要有充沛的精力投入的状态、烂熟于心的多媒体与板书、抑扬顿挫的声音语言声情并茂的肢体语言、交互式的设疑与问答、随机应变的课堂范式、得体的插曲与幽默、讲好绪论与结束语、对关键问题反复分析。关键是要把自己摆进去,讲自己的认识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五) 教学反思与评价
要评价出你的每堂课的教学设计的事实结果,对你的每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六) 教学改革
通过深入思考,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期望与目标。
赖教授最后总结说,大学不是工厂,教育、教学的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精神、观念、人格、方法的交流。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做好课程教学设计,让每一堂课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