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杨江丽
2019年5月30日下午在西北大学报告厅聆听了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强教授题为《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王教授主要围绕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从三个方面强调了师德建设对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德、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的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如何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习近平在2014年9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具备四有:
一、 要有坚定理想信念
雨果曾说过“人有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精神才能生活”。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的“软骨病”。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老师首先要有自己的崇高理想,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培养出理想坚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中国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二、 要有道德情操
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高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三、 要有扎实学识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这句话告诉我们所有教师,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高校教师要在三尺讲台游刃有余,必须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绝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
四、 要有仁爱之心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塑造人心灵和灵魂的伟大事业。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具有丰富情感的鲜活生命,这就需要教师用爱去教育和感染学生。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教师的仁爱之心,不同于父母爱子女,而是一种对国家、民族的爱在教师身上的体现,是一种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教师的仁爱之心是以师生相互信赖为基础的,这种信赖是尊重、理解和关怀。
好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本次讲座,内容详实,感染力强,在场教师纷纷表示要不断筑牢思想根基,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做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四有”好教师,认真讲好每一节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