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 李雪婷
2019年5月30日下午,我参加了西北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2019年师德大讲堂活动之“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主讲人是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强教授。整场报告精彩纷呈,王教授深入地和大家探讨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方方面面。在此,我将简要和大家分享王教授报告的要点,以及自己的学习感悟。
首先,王教授援引习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告诉大家“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性。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建设,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因此,我们教师要始终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一切教学工作,学生也要围绕这个目标不断学习。正如王教授所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那么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人,我们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的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任。
接着王教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有担当,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身体力行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此,我们才能为国家教育大计做出更大的贡献。此外,在王教授看来,当代知识分子应当具备的一大重要品格就是要积极投身创新发展实践。我们青年教师要不断增加知识积累,不断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攀登创新高峰。现如今我国进入了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问题,因此,我们更需加强修养,做人民满意的“四有”教师。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的座谈会上就指出: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习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书记的这一比喻,就是要让我们明白,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绝不可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其次,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者为师亦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做一名合格的好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因此,我们要不断提升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听完这场讲座,最大的感触便是,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这些便是作为老师最基本的素质。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把握当下,放眼未来,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