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苏静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突出师德建设,加强示范引领。
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总书记的讲话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一、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总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二、四个“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三、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四、四个坚持不懈,即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学风。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肩负着多么重大的责任;作为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做好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工作,坚持不懈地为高校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钟扬同志、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领略了绵阳师范学院师德标兵与师德先进集体风采,更通过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李芒教授讲授的“教师的文化素养”、曲阜师范大学骆承烈教授讲授的“时代的期望与教师担当”、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文东茅讲授的“教育与幸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姚小玲教授讲授的“师德师风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等系列课程,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
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师的迫切要求,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明确“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转变师生关系”等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其次,我们要“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多加鼓励,培养其健康的人格,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从学生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同时,教师应孜孜不倦地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做到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诲人不倦,时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此次网络培训,使我更坚定了为教育事业扎根的决心和信心。我将和我的同事们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兢兢业业、砥砺前行,不辜负人民教师这个伟大而神圣的职业所赋予的时代意义,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立德树人铸师魂,不忘初心正师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