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 华芳
2019年6月4日下午,我有幸于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报告厅聆听了由赖绍聪教授主讲的主题为“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每堂课深入人心”的报告,这也是西北大学2019年“教学名师讲堂”的第十讲。
赖绍聪,男,汉族,1963年10月生,四川安岳人,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8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历,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贰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青年地质科技奖、陕西青年科技奖等多项奖励。 在《Lithos》、《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Science in China》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4篇,30篇论文被“SCI”收录,16篇论文被“EI”收录,出版著作3部。
赖绍聪教授结合自己从教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感悟,从中国古代文献对“教学”的记录谈起,分析了高校课堂教学的三大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介绍了实现这三个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2教学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3教学的特殊形式一复式教学。4教学的电化形式信息化教学。在讲座中赖教授指出课堂教学要讲究方法,需要深入研究和精心设计课堂细节。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掌控课堂气氛,并且能够把复杂问题讲简单,这才是教师真正练就出来的真本领。随后,赖教授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教育?在引起大家思考后,赖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他所推崇的爱因斯坦的观点: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而所谓“剩下的东西”就是:独立人格、情商、探索精神、学习能力、智商和践行能力。教师要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讲自己数(十)年科学研究,所获得的感悟,自己对学科的认识过程和体验,自己在领悟学科内涵过程中走过的“弯路”,自己对学科体系认识和感悟之“精华,要让学生站在“你”的肩上认识世界。最后,赖教授详细讲述了如何做好课堂设计的问题。
赖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精彩,语言诙谐幽默,引人入胜。此次学习加深了我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和理解,也见识到了国家级教学名师的风采。今后我会把学到的教学理念融入自身的教学当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此次讲座的内容还让我想起了近期我通过观看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与中国教育学会联合制作推出的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系列视频微课对相关内容的思考。微课里回顾了我国教育方针的发展历程,并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立德树人、教师队伍建设、人民群众教育关切、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等方面,描绘了教育现代化加速发展的愿景。我从中了解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正与此次赖教授的讲座核心思想完全吻合。课堂教学作为大学教学的中心环节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教育工作者,更应修已达人,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完成时代赋予的我们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