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我有幸来到西北大学博物馆参加学校组织的“师德师风活动——参观侯伯宇纪念馆”,学习侯伯宇先生的感人事迹和伟大精神,并郑重缅怀侯伯宇先生。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我与学校各个部门的老师,一起回顾了侯伯宇先生坎坷而辉煌的一生,从生平事迹到科学事业,都在打动、感染、教育着现场的每一位师生。
侯伯宇(1930.9——2010.10)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教授、国务院首批博士生导生、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他所创立的“侯氏理论”被誉为“中国的骄傲”。他辛勤耕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理论物理方面的人才,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和国家的教育科研事业。
在侯伯宇纪念馆里面,我们清晰的认识了侯伯宇教授的一生。我们了解了侯伯宇教授,1930年9月11日生于天津,祖籍河南,解放后曾担任国家政协副主席。母亲李嵩云出身书香门第。家中兄弟姐妹七人,侯伯宇排行第二。而侯伯宇教授出身于一个动荡的年代,青少年时期历经坎坷,但他始终不畏挫折,顽强拼搏,不懈求索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侯伯宇自幼酷爱学习,1947、1948年两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1956年,他考入西北大学物理系,并在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后来,他又以数学满分,物理99分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攻读研究生,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学部委员张宗健。1973年,他投身西部建设,在西北大学从事理论物理和数学物理的教学研究工作,他扎根西部、忘我奉献、成就非凡、度过了可歌可泣的37年。
侯伯宇教授长期致力于物理前沿研究,孜孜不倦,锲而不舍,不断创新,勇攀高峰,做出来一流的业绩,是当今世界理论物理和数学物理界的著名学者。20世纪,物理界有两个重大的突破,一个是相对论,一个是量子论。但这两个理论不能融洽的矛盾向人类智慧发出挑战,侯伯宇终身致力于探索解决这个重大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侯伯宇就致力于群论在物理学中应用的研究,解决了量子化学权威未能得出的重要公式。1983年,侯伯宇推导出一系列非定域守恒流结果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成果被国际学术界以他的姓氏命名为“侯氏理论”,这是世界上以中国人命名的现代科技成果之一,被誉为“中国的骄傲”。
2012年,侯伯宇同志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被评价为把一切献给党和国家教育科学事业的时代先锋。当了解到侯伯宇先生老年在儿孙不幸横遭意外后的第三天便回到讲台继续从事教学研究时,大家肃然起敬,深受震撼,甚至有人红了眼眶。
侯伯宇教授是把一切献给国家教育事业的时代先锋,是被中央确定的宣传典型,他的精神是一座永远屹立的丰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千千万万像侯伯宇这样的先进人物,他淡泊名利,诲人不倦的投入和奉献精神是每位师生学习的榜样,在今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中,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