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 亢连连
6月12日下午,在陈志强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众老师去参观了西北大学校博物馆。一进入大门,我们就看到“西北大学博物馆”这七个磅礴大气地题字。进入馆中,更是宛如进入历史的浩瀚海洋中,惊叹不已。西北大学博物馆中分别有校史馆,生物馆,地球馆,历史馆和侯博宇纪念馆。每个馆都仿佛都吹散了历史的风沙,向我们展现出一张张或清晰或模糊的历史人物面貌。然而身为一名教师,让我们感触最深的还是对于侯博宇纪念馆的参观。
侯博宇纪念馆向我们展示出了一名真正高级知识分子和学者的风骨。侯博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就职于西北大学物理研究所。同时他也是国务院首批的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全国优秀党员专家。由他提出的“侯氏理论”被誉为“中国的骄傲”。他的一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次,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十余项,曾在是余个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机构任职,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育领域为国家培养除了一大批理论物理方面的优秀人才。尽管有着如此卓越的成绩,他却一辈子朴实无华,淡泊名利。
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我得知侯博宇教授从小生于高官家庭。然而优越的家庭环境并没有让他醉心于仕途,相反,一直以来,他对学习有着执着的热爱。尽管作为一名学者,他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国家的热爱和奉献。终其一生,他都在想尽一切办法用自己的所学来报效伟大的祖国。在抗日战争期间,他身为一名书生,想要弃笔从戎,志愿参军。然而,在急需要人才的时候,国家怎么舍得浪费像他这样有学问的学者,并没有让他们去战场,而是让他去苏联留学学习先进的知识。在抗战结束之后,他放弃了自己优厚的待遇,去一家重工业工厂去做翻译,引进当时很多先进的苏联技术,为我国重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随后,他又投身教育事业,开始在教育领域发出耀眼的光芒:1978年他的论文《群论、角动量及规范场与磁单极的研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83年,他创立了著名的“侯氏理论”,这是国际上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20项现代科技成果之一,被誉为中国的骄傲;1986年,他的研究成果《场论的完全可积性及量子场的大范围行为》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他向“数学中的集合Langland纲领如何在量子场论和弦理论中实现”发出冲击。有着如此显著的科研成果,他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却无比耐心,丝毫没有教授的架子。在他和学生合作发表的论文中,他都执意将学生姓名放在第一作者的位置上。而最令人敬佩的是,在他得知儿子和孙子出车祸身亡的消息之后,他压抑住了内心的无比悲痛,依旧正常上完了自己的课程。听到这里,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忍不住热泪盈眶,为这位教育者的风范所深深地折服。而,最终看到他的简陋住所时,我们所有人都忍不住惊叹,原以为这么一位有名的学者会有着非常优厚的待遇。最后才得知,他一生从未向学校索要过什么,就连分房子也没有过。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这样的教育者如何不令人钦佩,如何不应该值得歌颂。
这次对侯博宇纪念馆的参观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内心思考了很多作为一个人应该拥有怎么样的风骨才能够被称之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大概就是像侯博宇教授这样吧。我们每一名老师都应该向侯博宇教授学习,做一名真正的教育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