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编导学院 程念蒲
近期,个人有幸能够跟随学校参观侯伯宇教授纪念馆一睹候伯宇教授的生平事迹。候老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科学的发展,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在他临终前难以释怀的还是他手上的科研项目,令个人看后倍感钦佩。但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老先生的爱党之心,入党的路程无论多么的艰难,但是老先生这颗赤子之心却从未动摇。
1950年,20岁的侯伯宇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青年时期的侯伯宇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他选择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并将它化为一个青年奋斗的动力,他将个人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涌动着爱国热情的他,决定放弃学业,投笔从戎。他是班里第一个主动要求参加志愿军的学生,并将父亲给他的四年大学学费、生活费倾囊捐出。
信仰是候老先生留给我最大的感动,无论是其父亲的政治背景,还是在文革时期老先生所遭遇的不公正对待,信仰永远是他心中的灯塔,指引着老先生不断地在科学钻研以及教育领域前行。他先后三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但是由于父亲曾是国民党将领,自己还曾在台湾读书3个月的“历史问题”,入党问题也一再被搁置。在“肃反”中遭批斗,还差点被打成“右派”;“文革”爆发,导师张宗燧遭抄家批斗,他也受到牵连。但是这些挫折和打击始终没有动摇他对党的信念。1980年,50岁的侯伯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用一生为我们年轻的后辈做出了榜样。
同时想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共产党员,自己真正做到了作为教师应该履行的职责吗?个人深感惭愧,来到候伯宇教授纪念馆参观完毕后,个人深感感肩膀上的责任重大。
通过观看候老先生的生平事迹,个人更加坚定了身上的责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精心的培养好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够在新时代一展自己所长,这就是教师的责任。而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