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活动通知 教师培训 师资阵容 教师论坛 教学资源 学习交流 官网首页

参加“2019教学名师讲堂”活动的心得体会其二


  文学院 赵苗

  5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由西北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关于“2019教学名师讲堂”活动——由西北大学教授、韩国建国大学特邀教授、陕西省委讲师团特聘教授王强教授分享的——“立德树人 主动担当 做人民满意的‘四有’教师”。王教授将他多年的教学感受、经验与我们进行了分享,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生动的讲解。

  一、 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建设。

  2016年12月7日-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一)主要观点:

  1、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2、四个“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4、四个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优良校风学风。

  (二)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1、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王教授讲述了习近平的生平、从政经历及农民情结。

  (三)对教师的要求

  习近平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道者首先自己要明道、信道,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的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做教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对此,古今中外的先贤们都有趋于一致的认知。苏联加里宁曾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韩愈也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培根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养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而高校的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同时,王教授还引用了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先生及国家教学名师、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的话来说明高校教师的定位问题:“如果一个大学的老师不讲课,那么他就不是一个老师。如果一个大学教师不做科研,他就不是一位好老师。”“大学不同于小学、中学:小学属于描述性教育、中学属于解释性教育,而大学则属于创新性教育。”王教授引用了辽宁记者的文章,谈到“大学课堂上的中国”三类问题:第一是缺乏理论认同,第二是缺乏政治认同,第三是缺乏感情认同,老师抹黑中国不是偶然现象。而同时,早在2014年10月9日,教育部就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七条红线,指出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科学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努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同时,意见中要求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首要条件,并在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制,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师德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

  二、主动担当,做出更大贡献。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并提到了一代代知识分子,如科学巨匠邓稼先、钱学森、退休教授赵家和、“新愚公”李保国等先进知识分子代表。他们以生动实践诠释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彰显了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标示了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度。

  (二)全社会都要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爱惜和保护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多一些包容、宽容,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三)知识分子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1、道义担当是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知识分子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身体力行的带动全社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引领创新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

  广大知识分子要增强创新意识,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不断攀登创新高峰,在尊重个人创造的同时注重发挥集体公关的优势。

  3、大变革的时代,知识分子大有用武之地。

  三、加强修养,做人民满意的“四有”教师。

  1、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习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2、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3、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国外有教育家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

  4、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更重要的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为人师表、受人尊敬的好老师。


Copyright(c)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滦镇科教园陈北路1号  电话:(029)81555800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ICP备10004154号